刘海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发展的基本遵循

刘海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发展的基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关系以及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问题的论述,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特征,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提供了繁荣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我们应以此为基本遵循,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通过追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渊源,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指导地位的客观依据和历史必然性,强调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发展是现实需要。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当今世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社会学说流派纷呈。哲学社会科学许多领域的研究都绕不开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我们党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历史的进步指明了方向。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逻辑的有机结合,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前途命运的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客观依据所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既引发了中华文明深刻变革,也走过了一个逐步中国化的过程。由于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其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成果。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否则,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着眼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毕竟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或历史局限性。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断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中国社会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迈上了新台阶,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从总体上说,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还存在着各种风险和挑战。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还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予以科学地说明和解答,由此便产生了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发展的客观要求。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