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发展的基本遵循(2)

刘海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发展的基本遵循(2)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远未结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就是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遇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接受马克思主义,也遇到一个如何把它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课题。正是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作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贡献。在当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中,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世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基本遵循。

时代化,就是顺应历史潮流。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进入20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的转变,给人类带来了两次世界大战,引发了一系列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使这个时代“战争与革命”的特征凸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新技术革命的兴起首先推动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新发展,在这个基础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通过改良缓和了社会矛盾,为生产力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摆脱殖民体系的发展中国家走上独立道路,开始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国家也先后不同程度地开始了改革的实践。这一切使当今时代呈现出“和平与发展”的特征。当前,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国际关系中既有对抗,也有合作,但和平的因素在增长,合作的范围在扩大,求和平、促发展已成为历史潮流。我们党要充分利用“和平与发展”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加速推进本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社会主义必然要走和平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必然要反映出这些方面的内容。

大众化,就是让理论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在于,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大众化的前提是“大众”能够读懂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虽然并不玄奥,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典著作还是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将其通俗化才能为“大众”所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应该是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它是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总结,并以其所取得的成就为依据而深入人心。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任务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努力,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使这个新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一些新的“范畴”与“现实关系”实现最大限度的吻合,使其真正发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科学解释社会现象、提升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功能。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道理深刻,语言朴实,切合实际,通俗易懂,不仅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通俗化和大众化,同时也是继续推进这项工作的典范。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