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留春:是文人雅好也是艺术家的热恋(8)

插花留春:是文人雅好也是艺术家的热恋(8)

8

抚琴图

唐《西溪丛语》曾把花分为“三十客”:“牡丹为贵客,梅为清客,兰为幽客,桃为妖客,杏为艳客,莲为溪客,木犀为岩客,海棠为蜀客,踯躅为山 客,梨为淡客,瑞香为闺客,菊为寿客,木芙蓉为醉客,酴醿为才客,腊梅为寒客,琼花为仙客,秦馨为韵客,丁香为情客,葵为忠客,含笑为佞客,杨花为狂客, 玫瑰为刺客,月季为痴客,木槿为时客,安石榴为村客,鼓子花为田客,棣棠为俗客,曼陀罗为恶客,孤灯为穷客,棠梨为鬼客。”花自田野,是为客,自然敬,但 这敬也要分个三六九等。好比清客、贵客要上座,俗客、恶客倒罢了。《花九锡》中还将花卉依性情做了组合。“花九锡(牡丹—注)须兰惠梅莲辈,乃可披襟,若 芙蓉踟蹰,望仙山木野草,直维阿耳,尚可锡之云乎……”牡丹是贵客,只有兰花梅花莲花才能与之对坐。

可以想见,那些名贵素雅且富于象征性的花卉常受到历代文人的青睐。六朝以前文人爱兰花;六朝时文人特重荷花;唐代则以牡丹为主,宋代又以梅、莲、牡丹、 杏、菊、水仙、兰、竹……为文人插花的素材,此种风格延至明代,仍以梅为主轴。它们出现在文人的厅堂斋室,经插花妙手点化,便有了含蓄的能量,引人入胜, 又启人思索,实有情聚一束而意存深远之妙。

中国人也崇尚自然,将自然作为心灵的寄托和归依是其表现的一方面,其表现的另一方面在于对自然纯朴的推崇,爱“天然”而忌“雕饰”。这也使得中 国插花有一个相当明显的特色,就是每一支花的自然形态都得以充分舒展和体现,这同时也造就了中国式插花用花量少的特点,虽不至于“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但确是力图通过疏密、虚实的巧妙安排,在小天地里做大文章。

这种疏朗清明的插花特点,颇合中国文人的理想气质。明•高濂在《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里描述书斋陈设,“左置榻床一,榻下滚凳一,床头小几 一,上置古铜花尊,或哥窑定瓶一,花时则插花盈瓶,以集香气,闲时置蒲石于上,收朝露以清目。”简单清朗的陈设,古朴素雅的插花,是中国文人的内心写照, 也是他们追求的理想人格。

春是尽了,去便去吧。好在夏天有荷,秋天有菊,冬天有梅,即便没有花,只是胡乱的几枝青蔓萱草呢,古人们也就随意折来,为的是那份自然的心性、天地的陪伴。花开花谢,一任清风……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