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六次落榜的背后(3)

韩愈六次落榜的背后(3)

摘要:从贞元二年到贞元十一年,前后近十年,韩愈七次科考、六次落榜。照今天看,韩愈是一个典型的落榜生,而且是无数次落榜。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人生的失意者,却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成为重振文风的旗手。

2015080316474297048

一试吏部诠选无故遭淘汰

在唐代,考中进士只不过是取得了入仕的资格。要想得到朝廷的正式委任,还须应试吏部诠选。吏部试中最有名的是博学鸿词科,那么博学鸿词是什么呢?

与礼部进士试相比,吏部的博学鸿词科更加重视人际关系。倘无显贵权要的推荐,要想取得考试成功,简直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因此,韩愈在考 前给某显贵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提携。信写得极为巧妙,以物为喻,干仕求禄,只字未提。信中说:在天池、大江之滨,有一种非同一般的水族怪物。如果有足够 的水,它能飞到九霄云外;如果没有足够的水,它只能运行个七八尺远。这个怪物所处的地方即将干涸,它自己却没有办法跳到天池、大江之中。这时,有位大力士 一旁经过。如果可怜它,动动手往天池、大江中掀它一下,它的命运一下子就改变了;如果懒得动手,它就只能干死了。

这封“笔臻浑化”“泯尽铺张排比之迹”的信,很可能打动了那位显贵。这次,韩愈应吏部试入选了。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博学鸿词科的试题为《太清宫观紫极舞赋》和《颜子不贰过论》。韩愈写的赋已经散佚,论存于文集中。

在《颜子不贰过论》中,韩愈首先破题,阐释论题的含义,然后予以设问:登孔氏之门者众矣,三千之徒,四科之目,孰非由圣人之道,为君子之儒者 乎?其于过行过言,亦云鲜矣,而夫子举不贰过,惟颜氏之子,其何故哉?意思是:孔子三千弟子中,“过行过言”者很少,尤其是四科十哲,个个都是君子之儒, 孔子为什么只标举颜回的“不贰过”呢?

韩愈认为,颜回的思想活动难免有过,但他能够“止之于始萌,绝之于未形,不贰之于言行也”。这就把孔子的“不贰过”提到了形而上的高度,超出了众人的认知水平。

这次主吏部试的考功崔元翰,崇尚古文,“时年七十余,好学不倦”。他对韩愈的文章大为称赏,于是将韩愈等人的名字报给中书。可最终不知为什么,其他人都被选中了,唯独韩愈遭淘汰。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