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党的历史学习和研究,他的党史观是大党史观,总是把党史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中去认识和定义,把党史放到人民的探索和奋斗的历史中去认识和定义。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也就是说,95年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救国、兴国、强国的历史,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的历史。这样来定义党史,把党史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历史中去考察,可以更好地认识党史,包括能够更好地认识党在历史上的成就和失误。习近平总书记还说过:“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又造就了新的历史辉煌。”这样从人民的探索和奋斗史、从党与人民的关系来定义党史,可以更好地说明中国共产党党史的性质和贡献。
按照这样一种大党史观,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一开头就饱含深情地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辉煌和近代以后遭受前所未有的苦难讲起,从中国人民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奋起抗争讲起,讲到1921年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诞生了:“1921年,五四运动之后,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结论是“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为什么说是“开天辟地大事变”?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三个“深刻改变”,不就是“开天辟地大事变”吗?!
中国共产党95年的历史进程:是“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对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95年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用“跨沟坎”来作比喻。他说:“在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联系“七一”重要讲话最后的结束语来读这句话,可以理解得更深刻一些。在结束全篇讲话之时,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共产党95年历史进程称为“历史性考试”。他讲道:“1949年3月23日上午,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6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重上西柏坡,提出“赶考”远未结束,如今他又讲,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赶考”的继续,我们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从这段讲话中,我们既可以体会到忧患意识,又可以体会到责任意识,更可以体会到党在历史性考试中不忘初心、不迷失方向。“跨沟坎”就是“考试”。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性考试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
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习近平总书记浓墨重彩地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及其带来的三个“伟大飞跃”:一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三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社会生产力、社会活力、人民生活、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变化,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