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核心:负面清单
虽然中美双边投资协定是互利共赢之举,但涉及两国产业竞争力及国家安全等敏感内容,而且两国经济发展阶段及产业结构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在投资协定谈判时中美两国所面临的挑战及具体诉求并不完全一样,促使双方需要进行多轮深入磋商,甚至在某些关键领域需要讨价还价。从近年来谈判的焦点来看,负面清单是双方最为关心的内容。
虽然历史上美国已经达成的双边投资协定中,较少直接使用负面清单这个词,用得较多的是“不符措施”,但这些“不符措施”汇总之后的内容与负面清单的内容颇为接近,表明美国较早就采用了负面清单管理的思想。而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双边投资协定大多采用的是正面清单,暴露了中国在负面清单管理方面的经验相对不足的问题。2013年以来中国成立了上海自贸园区,此后成立了天津、广东、福建等自贸园区,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探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2015年中美双方首次交换负面清单时,中国提交的负面清单太长成为谈判的焦点问题,美国认为中国必须采用更加简洁的负面清单。
虽然中国负面清单较长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但当前已经实现了概念上从正面清单向负面清单的转换,这已经是巨大的进步,而且中国尚属于发展中国家,产业保护诉求相比美国会更强,这些决定了中国负面清单难以同美国完全匹配。从目前的谈判信息来看,美国较为关心的是互联网、电信、金融、文化等领域的开放,美国迫切希望看到一个尽可能短的负面清单。但网络信息安全及金融波动加剧的风险等因素可能促使中国在上述领域秉承保守态度,负面清单的大幅度缩减也就比较困难。
谈判进入加速期
中美双方关于负面清单的分歧构成了谈判的难点和重点,八年多的谈判引发社会对于协定久拖不决的担忧。当前加快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已经写入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成果,未来中美双方将把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作为更为重要的议题来抓。更为重要的是,中美双边投资协定属于奥巴马任内希望完成的重要工作,这都预示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更加迫切,由此可能倒逼谈判更加务实高效。
然而,结合目前的情况看,美国较难大幅降低负面清单标准,因为按照美国的法律规定,中美双边投资协定必须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参议员通过才能生效。如果中国未能实质性地缩减负面清单,那么参议院可能较难顺利通过。中国如何进一步缩减负面清单的问题就更加突出。
当然中国也对美国负面清单有着重要的诉求,美国虽然在负面清单中列举了关键基础设施、重要技术、国家安全等项目,但并没有详细的界定,而且当前仍然经常出现美国针对华为等中国企业投资非常规审查的现象,美国当前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于保障中国在美投资构建稳定环境的作用仍然备受质疑。而且未来中国国有企业在美国投资的需求将不断增强,如何看待国有企业在美国投资也成为美国负面清单的重要内容。
总体来看,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面临的挑战不容低估,但包括投资在内的诸多合作持续深化是大势所趋。中美建交30多年来中美经贸合作不断深化预示中美合作不会逆转,中美通过经贸合作所滋生的共同利益将持续加深。中美双边投资协定属于互利共赢之举,谈判的结果不是一方向另一方妥协,而是共同推动双边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从这一点看,中美应借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之机,以开放促改革,深化供给侧改革夯实产业竞争力,促进资本等要素通过投资优化资源配置,为全面开放打好基础,实现中美两国国际投资深化合作的目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