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重视专业伦理在智库治理中的价值(2)

李刚:重视专业伦理在智库治理中的价值(2)

智库内部共识的前提

专业伦理本身的治理功能是一种积极因素。对于智库专家和从业者来说,智库作为公共机构所开展的工作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是服务公共利益的一种具有奉献属性的机构,之所以有那么多人愿意从事这个相对清贫的工作,其根源在于它本身会带来专业自豪感、专业荣誉感、体会到知识的“有用性”。因此,即使物质酬劳不是很丰厚,很多专家依然会选择智库作为职业生涯的寄托。支撑他们的重要因素之一的就是因为他们有高度的专业伦理素养。如果一个智库的专业伦理建设得好,研究人员和行政人员具有高度的专业伦理素养,那么智库内部就很容易达成共识,智库内部的治理也就不是少数精英和骨干的专利,而是全体人员的共治和自治,这恰恰是实现了“治理”的本义。

专业伦理的治理功能还体现在对政策研究过程的指引功能。政策研究过程主要是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的运用过程,但是有的时候遇到的问题光靠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无法解决。美国学界曾讨论“官僚文化”对政策研究和咨询的干扰问题。智库,特别是像兰德公司那样的合同型智库往往在政策决策者们“需要知道”的课题下行事,很多研究直接来自政府的“课题”和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智库往往会揣摩这种政府设立课题背后的动机,为了和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智库研究中会助长迎合上级或决策者偏好的政策研究和咨询范式。兰德公司做过大量关于中国军事力量威胁的研究,为了使五角大楼获得更多军事预算,不少报告对中国军事力量夸大其辞。所以军事系统的战略家总是“鹰派”多,多迷信武力的作用。因此,面对研究客观性与利益倾向的冲突时,智库专家是无法依靠知识和专业经验来取舍的,这个时候需要依赖专家的专业伦理来决定取舍。

专业伦理本身的治理功能还体现在对智库专家的研究和行为的规范。这种治理功能主要是“否定性”的治理。根据专业伦理禁忌,专家知道在研究和咨询中哪些行为是不可以做的,做了就违反了专业伦理。譬如,朱镕基曾经给会计行业提出“不做假账”的要求。不做假账就是会计行业的伦理底线。那么,智库研究人员的专业伦理底线是什么?对于战略研究而言,国家利益至上应该是伦理的底线。对于公共政策研究来说,公共利益第一位、“向权力说真话”、不做利益集团代言人是专业伦理的底线。违背了这些伦理底线,智库就可能变成“游说公司”,专门为利益集团服务。这样,智库也就不再成为“智”库了。

中国智库的基本价值观

新型智库治理不能忽视专业伦理建设。以专业知识和专业研究实现咨政启民、知识报国的使命,这是中国智库的基本价值观。客观性、独立性、科学性、中立性、服务性、精确性和传播性等构成智库的专业性内涵。“向权力说真话”是智库伦理的底线。只有这样的价值观、专业取向和伦理底线体系内化为所有智库人的自觉意识和行动指南,才会形成中国特色、形成中国风格、形成中国气派的智库业。只有用中国专业伦理体系武装起来,有主体意识和专业自觉的智库专家,才是中国智库将来的希望所在。发扬智库人的主体意识和专业自觉才是实现中国智库治理“佳境”的内在理路,它和智库治理体制机制建设一样重要。因此中国智库治理创新只有内外兼修、标本兼治、道器合一、主客一体,把科学的管理和智库专业伦理建设结合起来,才是中国智库治理创新的根本途径。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