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战斗精神的三个维度(2)

长征战斗精神的三个维度(2)

摘要:一部红军长征史充分说明,仅有不怕艰难困苦和流血牺牲的精神,并不能使革命取得胜利。只有在正确的路线和战略战术的指导下,顽强的战斗精神才能所向无敌,取得最终胜利。

英雄主义是战斗精神的集中体现

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是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泸定桥横跨于咆哮如雷的大渡河上,长103.67米,宽3米,由13根粗铁索组成。这13根铁链,代表当时中国13省募捐所造。桥身铁链9根,平行系于两岸,每根铁链相距1尺。左右两边各有两根铁链,作为桥栏。铁索桥高于河面数丈,悬于半空,人行桥上,左右摇晃,随桥起伏,俯视河面,波涛汹涌,头晕目眩,胆战心惊。当时国民党守军在对岸设有重兵,并撤掉桥面的木板,更增添了夺桥的困难。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勇士硬是冒着密集的枪弹,在震撼河谷的军号声、枪炮声和喊杀声中,爬过光溜溜的铁链,夺占该桥。朱德在谈到勇夺泸定桥的勇士们时曾说:“红军体现了英雄主义的新观念。”

飞夺泸定桥只是红军能打善战的一个缩影。在整个长征途中,这样的战斗比比皆是。而其中所反映出的英雄主义战斗精神,集中起来说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在战斗中不畏强敌,不怕流血,视死如归,任何时候都勇往直前,敢打敢拼,决不退缩,决不屈服。湘江战役中,红军广大指战员坚决响应上级号召,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不顾一切牺牲,同国民党军展开激烈的拼搏,用刺刀、手榴弹打垮敌军整连、整营的一次又一次冲锋。经过5昼夜的浴血奋战,终于突破了国民党军重兵设防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国民党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担任掩护任务的红军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身负重伤,不幸被俘后,乘敌不备,用手从腹部伤口处绞断了肠子,壮烈牺牲,谱写了悲壮的一幕。

英勇顽强是红军镌刻在长征路上不朽的战斗作风,更是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因为战争从来都是残酷而无情的,在生与死的较量中,勇气和胆量必不可少。勇敢,不怕死,是军人最基本的素质,是士兵的第一美德。事到万难须放胆,狭路相逢勇者胜,两军对阵,胜利的天平总是倾向于英勇作战的一方。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是战斗精神直接的体现,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传统,需要我们一代代保持和发扬。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