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发展规律认识的新境界

开拓发展规律认识的新境界

核心要点:

■ 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运用基本经济规律实现科学发展,是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推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由之路。

■ 遵循经济规律、实现科学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战略指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

■ 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基本规律在当代中国发展领域的集中反映,是增进人类福祉、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境界的必由之路。

■ 发展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我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要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也要遵循社会规律。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着眼于创造更高水平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必须推动的发展。

■ 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改革发展稳定越来越彼此交融、相互作用,如果发展成果、改革红利不能惠及全体人民,发展将没有意义,改革就会失去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世界科技发展酝酿新突破的发展格局,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这一重要论述,要求我们必须更加深刻认识和自觉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

一、遵循经济规律、实现科学发展

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运用基本经济规律实现科学发展,是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推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在大调整大变革之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趋势,原有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科技创新孕育新的突破。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日益迫切。面对这种新变化新情况,再坚持粗放发展模式、简单地追求增长速度,已经行不通,必须确立新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实现科学发展。

遵循经济规律、实现科学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战略指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只有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才能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