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故事】长征途中生死存亡的六件大事(2)

【长征故事】长征途中生死存亡的六件大事(2)

核心提示:当年蒙哥马利访华的时候问毛泽东,三大战役是不是最得意的军事指挥行动?毛泽东摇摇头说,他最得意的是四渡赤水。

4.和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的斗争

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毛贡会师,当时华北事变已经发生,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样一个形势下,党中央正确作出判断,北上川陕甘建立根据地,把红军长征的方向和建立抗日前进阵地联系在一起。

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在两河口会议上通过北上的战略方针,在这个会议上,张国焘也是举手表示赞同的,但是会后他就改变了,仗着自己人多、枪多,不甘心居于人下,提出“要解决统一指挥组织的问题”,就是向党伸手要权。中央为了加强两个方面军会师统一指挥,为了团结两个方面军共同北上,决定增补张国焘为中革军委副主席,徐向前、陈昌浩为中革军委委员。但张国焘仍然不满足,鼓动陈昌浩给中央发电报,提出由张国焘担任中革军委主席,而且要给予“独断决行”的权利,这是电报上的原话。同时,张国焘要增补红四方面军九个人进入中央政治局,当时中央政治局有多少人呢?当时中央政治局只有八个人,他要增补九个人进去意图非常明显,这种无理的要求必然被中央所拒绝。但是,为了团结他共同北上,中央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同时,成立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

张国焘没有达到他控制党和红军最高领导权的目的,就公开反对中央北上的方针,坚持率部南下,并且企图用武力威胁中央。在这种情况下,1935年9月10日凌晨,中共中央被迫率红一方面军第一、第三军团先行北上。张国焘率部南下以后,中央始终对他进行耐心的说服和教育,发了大量的电报告诉他南下敌情严重,南下民情不利,南下经济条件不好,南下是绝路。张国焘不仅拒绝中央的一再劝告,而且于1935年10月5日公然在卓木碉成立第二中央,公开宣布通缉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走上了公然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道路。谈起这段往事,毛泽东说这是他一生当中遇到的最黑暗的时候。

南下红军在名山县百丈地区遭围攻,被迫退向甘孜地区,然后经过各种力量,红四方面军内部的同志,像徐向前同志坚持跟他斗争,包括随红四方面军行动的朱德、刘伯承也跟张国焘进行斗争。特别是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的代表张浩带来指示,肯定中共中央路线是正确的,叫张国焘要服从中央。在这种情况下,张国焘被迫于1936年6月6日宣布取消第二中央,同意率部北上。在总结这场斗争的时候,毛泽东提出一个著名的原则,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绝不允许枪指挥党。

5.直罗镇战役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和红十五军团会师以后,蒋介石企图趁红军刚到陕北立足未稳,一举歼灭,下令东北军与五个师三万人东西对进来围歼红军。毛泽东和彭德怀利用直罗镇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有利地形,一举歼灭东北军一个师又一个团,迫使敌军前线溃退,这一仗是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的奠基礼。而且这一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教育了张学良和东北军。张学良晚年的时候说过,我们都是带兵的人,都知道带兵不容易,谁能把一支部队带得经过两万多里的长途跋涉,不但没有垮,而且还有那么强的战斗力?被歼灭的东北军109师是战斗力很强的一个师,被击毙的师长牛元峰是他的一个得力干将。所以,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使张学良重新认识了红军。所以他的立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这一仗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战役。

6.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17日到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西安定县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制定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政策。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和关于军事战略决议”,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强调要大胆运用统一战线的策略,去组织和团聚千千万万的民众,以及一切可能的革命友军争取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同时在军事战略上提出,要以坚决的民族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在这样总任务之下,把国内战争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瓦窑堡会议标志着国内革命战争开始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