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经济新常态 迈上发展新台阶(3)

引领经济新常态 迈上发展新台阶(3)

——关于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对话

摘要:习近平同志指出: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主持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深入认识发展规律、洞悉国内外发展大势基础上提出的新思想、新举措。“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应该如何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

刘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发展,与西方经济学供给学派的主张有着本质区别。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有外部周期性因素,但根本上是内生性结构问题,主要是供需结构失衡,供给能力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直接作用于生产者和劳动者,影响的是企业成本、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对于新常态下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供给方面的成本降低、效率提升,可以在保持需求稳定、物价稳定的同时更为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将重点解决一系列结构性问题,特别是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区域结构、技术结构、就业结构、分配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无论从微观、宏观还是从结构方面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决定性意义。

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良好宏观政策条件,首要的是协调好需求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一方面,不能以强刺激政策过度扩张需求,这会减弱对过剩产能、劣质产能的市场压力,阻碍去产能进程,甚至加剧产能过剩和经济泡沫。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以有效的需求管理营造稳定的宏观环境。需求管理虽不能从根本上克服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但能缓解总量失衡问题,进而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赢得时间、创造条件。这就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宏观政策组合松紧适度,“松”要能保证必需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稳定的就业,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但其底线是不能由于“松”而刺激出大量新的低端需求、制约经济转型升级的脚步;“紧”要能保证给市场主体足够的竞争压力,以市场力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其底线是不能由于“紧”而使宏观经济出现衰退。

实现经济工作重点、方式、重心的转变

主持人: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既是经济工作思路的变革,也是干部思维方法的变革,在经济工作重点、方式、重心等方面将引发一系列新变化。新形势下各级干部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经济工作?

王一鸣: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过去行之有效的大规模扩大投资、“铺摊子”扩张制造业、依靠高强度投入驱动发展的老办法已经行不通了,必须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实现经济工作重点、方式、重心的转变。一是工作重点要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下决心化解过剩产能、清理僵尸企业,加大资产重组力度,矫正供需结构失衡,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经济新平衡。二是工作方式要从“铺摊子”转向“上台阶”,适应传统产业大规模扩张阶段结束的发展趋势,努力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满足市场对产品品质、性能的要求,增强供给对需求结构升级的适应性。三是工作重心要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最紧要的是加强创新服务、改善制度供给、营造创新生态,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发展创投、风投、众筹等适应创新发展的融资工具,培养、引进和用好创新人才。

高培勇:做好新阶段经济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并适应新常态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一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凡是市场能有效解决的都要交给市场,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主动做好政府该做的事。二是进一步明确我们要的发展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是以比较充分就业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资源配置效率为支撑的发展,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主要是为了保就业。三是宏观经济政策要保持定力,向社会释放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明确信号,只要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宏观经济政策就保持基本稳定。立足于中国经济正在向更高发展层次迈进的现实背景,宏观经济政策选择要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相契合,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构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新格局。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