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G20杭州峰会:着力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2)

聚焦G20杭州峰会:着力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2)

改革金融架构 激发经济活力

熊爱宗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促成了G20首届领导人峰会的召开。各国形成共识,以改革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促进全球金融稳定,努力恢复世界经济增长。从此,国际金融架构改革成为G20重要的常设性议题。2012年在墨西哥担任G20主席国期间,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成立,为G20层面推动完善国际金融架构提供了新的依托。此后,该工作组的工作一度停滞。2016年,中国作为G20主席国重新启动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在G20层面继续推进完善国际金融架构。

国际金融架构缺陷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是推动其改革的最初动力。然而,老的问题至今仍未根本解决,新的风险又在不断涌现,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国际金融架构加以应对。一方面,应有效抑制当前金融市场风险不断上升的挑战,逐步提高各国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应积极推动国际金融体制和机制改革,为实现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建立完善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框架支撑。因此,当前的国际金融架构改革既要能够应对当前出现的短期风险,又要能够对长期的治理机制给出设计思路。

2016年,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重点关注五大问题: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和治理结构改革;改善主权债务重组;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督管理;完善全球金融安全网;提升特别提款权作用。这五个问题既注重对当下短期风险的关注,同时又体现了G20议题从短期问题向深层次和长期性问题的延伸。

改善主权债务重组,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督管理,完善全球金融安全网等,重在应对短期风险。当前国际金融市场风险仍在不断上升,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造成跨境资本流动加剧,特别是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由于资本大进大出使得其汇市和股市波动加剧。跨境资本的高速流动也造成各国金融风险关联度和传染性上升,局部或个别国家的金融风险更易在全球范围内产生震荡效应。与此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债务规模不断上升,成为世界经济新的风险点,也成为拖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阻碍。为抑制以上风险,需要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督管理,同时改善主权债务重组体系,维护债务的可持续性。

完善全球金融安全网是提高国际社会抵御金融风险能力的重要手段。当前的金融安全网主要包括四个层次:以IMF为主的全球安排;地区金融安排;双边货币互换安排;各国自身的外汇储备。完善全球金融网主要是为各国提供更多应对宏观经济波动和金融动荡的可用干预资金,从而达到危机预防和危机救助的目的。在这方面,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除了继续完善各层次金融安全网的自身建设之外,还研究如何加强不同金融安全网之间协调与合作。

推动IMF份额和治理结构改革和提升特别提款权作用更加着眼于长期。IMF份额和治理结构的改革目标是适应当前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逐步增加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虽然近期主要是推动基金组织完成第十五次份额改革检查,但提高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却是未来数年应该持续坚持的工作。提升特别提款权作用的目的是增强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和韧性,这更是一项长期工作。

每次金融危机的爆发都会引发对国际金融架构改革的讨论。本次改革与此前一个重大的不同在于,当前全球经济治理结构与全球经济格局的不匹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活力释放。在中国和G20成员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对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取得重要进展。目前这一工作远未结束,G20应进一步推动完善全球金融治理,提升各国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能力,不断释放世界经济活力。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