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信息泄露和电信诈骗需要组合拳

应对信息泄露和电信诈骗需要组合拳

这两天,“徐玉玉事件”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家对受害人的不幸非常痛心,对骗子十分痛恨,对虚拟电话号码的管理、用户信息泄露和电信诈骗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虽然经过公安专案组连续奋战,6名犯罪嫌疑人已全部落网,但是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场与电信诈骗等黑色产业的斗争还远没有结束,需要全社会持续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改善。

1、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黑灰产业链

《史记》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网络应用的蓬勃发展吸引了犯罪分子的目光,据估计中国每年的网络黑灰产规模达到一千亿人民币左右。这个巨大的利益背后,已经是一个规模十分庞大的黑灰产业链,实施电信诈骗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在此之前还包括恶意软件编写、漏洞贩卖、实施数据窃取、个人信息倒卖等。要想从根本上扭转今天这种电信诈骗猖獗的态势,需要从多个环节入手,需要各界共同努力。

2、实人认证是第一道关口

这次事件大家首先关注的是170虚拟运营商号段不实名的问题,认为这是导致骗子无法追溯的罪魁祸首。实际上虚拟运营商并不是关键。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底,工信部组织电信企业关停了14万多涉嫌电话诈骗的号码。在这14万多个号码中,虚拟运营商的号码为6万多个,只占总数的43%。也就是说骗子使用的电话多数还不是虚拟运营商的号码。当然,一些虚拟运营商管理不善导致骗子扎堆,确实需要整改。

因此,问题的本质不在于是不是虚拟运营商,而在于是不是实名。我们发现徐玉玉案中骗子的号码是通过了实名认证的,这说明简单的“实名”是没用的,因为有些“实名”是假的:身份证明都是真的,但并不是本人。网络黑灰产早就通过各种手段收集了大量真实身份材料,然后有组织地用这些材料通过实名认证。生活中遇到那些免费领取各种东西但是要你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基本就是这样的例子,可是贪小便宜参加的人很多。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做到“实人认证”,就是真实的身份信息对应到真实的人。这项工作不能仅仅依靠全国各地每个营业点的每个工作人员。面对庞大的黑灰产利益,我们甚至无法保证每个工作人员都是绝对可信的。这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新的技术手段,例如动态的人脸和动作识别、多维度的大数据打通和应用进行核验等技术。这样才能让骗子很难使用别人的实名信息蒙混过关。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