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毛泽东诗词创作高峰期(3)

长征,毛泽东诗词创作高峰期(3)

——回眸毛泽东长征诗词中的历史情境

柳暗花明的转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毛泽东终身喜欢这种转变和转折,终身都在做转变工作,以求实现历史大转折。他探索中国革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转变道路,以求实现革命由失败到胜利的转折。他探索近代中华民族由落后挨打到繁荣富强的转变途径,以求实现中华民族由低谷走向复兴的转折。而长征对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中华民族的命运而言,正是一次烈火中重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历史转折。

毛泽东诗词和他的思想发展的历程,用他的诗句概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至长征中遵义会议,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阶段。这个阶段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中国步步紧逼,而蒋介石政府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民族危机步步加深。中国共产党还是个幼年的党,先后受到右倾机会主义和三次“左”倾机会主义的危害,特别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控制中共中央达四年之久,造成土地革命战争受到极端严重的损失,红军力量损失百分之九十的严重后果。

第二个阶段从长征中遵义会议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阶段。这个阶段毛泽东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的主要领导人,批判“左”倾教条主义,从全局上走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运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夺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三个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毛泽东去世,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阶段。这个阶段“只争朝夕”地建设“独立、统一、民主、和平、富强”的新国家,取得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和一系列重大成就;但也因“只争朝夕”,急速地朝前走,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上犯了一些急躁冒进的错误。

1935年10月毛泽东的诗词,顺着“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转折,抒发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情,描写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场景,歌颂了“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的新局面。正如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所指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这个新局面不仅仅是粉碎蒋介石“围剿”的新局面,更重要的是不断开辟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抗日的新局面,使中华民族在最危险的时候站起来、走向复兴的新局面。

肖华的《长征组歌》描写了这个转折。他描写遵义会议之前:“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他描写遵义会议之后:“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1935年10月15日,陈云在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报告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时,也谈到了这个转折。他说:“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新的领导班子指挥有方。”长征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党真正成熟起来了,尤其是党的领导人成熟了。”“像毛泽东、朱德等军事领导人已经成熟起来。”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