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放手一搏 终成博士学成归国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下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根据条款,中国政府开始向苏联派遣留学生。
1951年8月初,涂通今接到上级通知,要他尽快移交工作,准备赴苏联留学。放下电话,涂通今一阵惊喜之余又有一丝惆怅。有机会继续深造是他的愿望,但这也意味着要远赴异国他乡另起炉灶,重新开始学生生活,这对于一个年近四十的人来说是个挑战。
思虑再三,涂通今决定放手一搏。
1951年9月,涂通今走进了莫斯科布尔科登神经外科研究所,当大家得知他是参加过长征的红军战士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开局顺利,但接下来的挑战颇具难度。语言、专业……种种难题摆在他面前,人到中年,要重新学一门语言,掌握复杂的神经外科专业知识并不容易,不仅拼体力,更要拼脑力。
五年时间下来,涂通今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取得了博士学位,在1956年的春天,马不停蹄地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的涂通今被派往第四军医大学任校长,二十年后,当他离开四医大时,已是“桃李布三军”,他创建了军队医院第一个神经外科;为全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神经外科骨干。此后,涂通今以一个神经外科专家和教育家的身份,为我国的医学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曾评价“涂校长是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