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在促进人的发展以及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全面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优秀价值成果,同时也是对人类共同价值的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人类共同价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共同价值的集中体现。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共同价值的关系,全面践行并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基础上促进人类形成价值共识,不仅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社会主义影响力,而且有利于推动各国合作共建一个和谐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追求人类共同价值的过程
社会主义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拒绝人类已经形成的价值共识,共同价值一直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曾经有着巨大的魅力和影响力,吸引着千百万人为之而奋斗,正是因为其对人类共同价值的坚守和发扬光大。人们追求社会主义,就是为了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民主等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共同价值赋予了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正是在追求人类共同价值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壮大。
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近代人们所追求的民主、自由、人权等共同价值,不仅没有因为这些价值当时只为少数人享有就否定其意义,而且认为这些美好价值也应该为劳动人民所共享。比如,他们明确提出无产阶级也应该建立民主制度。恩格斯指出:“如果说有什么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我们的党和工人阶级只有在民主共和国这种形式下,才能取得统治。”[1]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特别强调,巴黎公社的普选制和罢免制是真正民主的制度基础。“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这些委员是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2]马克思、恩格斯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民主、自由思想。他们的最高民主理想是一种超越国家的社会民主,在这种“社会民主”制下,社会高度自治,“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下,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十月革命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沙俄所参加的帝国主义战争是不正义的,背离了人类共同价值。布尔什维克党顺应人民对平等、和平、土地的要求,成功掌握了政权。十月革命后,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利用资本主义所取得的带有普遍性的文明及价值成果,“我们不能设想,除了建立在庞大的资本主义文化所获得的一切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还有别的什么社会主义”[4]。列宁还指出无产阶级民主也应符合人类对于民主价值的共识性标准,苏维埃组织应深入地和广泛地发展“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制比中世纪有伟大历史进步性的那一面,即居民参加对公职人员的选举”[5]。由于对人类共同价值的正确认识,十月革命之后社会主义政权不仅得到了巩固,而且在经济建设中取得了突出成就,加快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二战期间,苏联站在反法西斯阵营一边,联合美、英等国家,最终打败了法西斯国家,为捍卫人类共同价值,为人类正义事业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苏联的胜利进一步扩大了社会主义的影响力,增加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即致力于在中国实现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1922年,中共提出现阶段的最低纲领是实现国家统一,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1924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两党主张对外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对内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实行普遍选举,保障个人和团体的自由及权利,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改善劳工的生活。这些崭新的价值理念对民众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促进了北伐的顺利进军,使民主革命呈现大发展的局面。虽然第一次国民大革命最后失败了,但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准备了组织和民意基础。抗战胜利前后,国民党试图在战后中国实行一党专政,共产党则提出必须发展民主政治。中国共产党认为,“人民的平等和自由权利”是“人类共同的宝贝”[6]。“人有天赋的人权,人的自由与尊严,不该为不公正势力所侵犯和亵渎。人民是政府的主人而不是奴隶……这从十八世纪以来,应该早已经是全人类共知公认的常识。”[7]中国共产党主张,战后中国应该在世界各国人民所公认的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的基础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联合性质的民主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8]。中国共产党高举民主、自由的旗帜,致力于改变人民经济上贫困、政治上无权的状态,赢得了人民的信任,积聚起强大的力量,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一个人民共和国。
不幸的是,由于教条主义的影响,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政策长期偏离了人类共同价值,走自我封闭之路,与时代发展严重脱节,致使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曾经遭受严重挫折。
列宁去世后,苏联在相当长的时期没有坚持列宁关于正确对待西方文明和价值的思想,造成了严重的后果。1930年代,苏联开展大清洗,许多无辜的干部、军人、知识分子、普通公民遭受迫害,民主与法治荡然无存,人权失去保障,极大地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声誉。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苏联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权阶层,生活腐败,脱离群众。公民的自由、平等权利长期得不到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名存实亡。苏共最终因为得不到人民的支持而失去了执政权。东欧众多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因为没有很好地坚持和实现人类共同价值,导致了社会主义的失败。
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曾出现重大失误,首先表现为对民主等价值的理解出现偏差,将平等理解为平均,将民主仅仅理解为“替民做主”,认为只要政府的性质是人民政府,由政府来对人民所需的生存资源进行平均主义式的分配,就意味着人民民主的实现。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政治实践中过多地追求国家权力的集中和国家实力的强大,否认个体的自由和价值,压制社会的活力,无视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和自由权利的保障,国家权力异化为一种绝对的、不受限制的权力。因为没有在国家制度建设中贯彻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价值取向,偏离了人类共同价值,所以出现了反右扩大化、“大跃进”、“文革”这样比较大的错误,民主与法治遭到严重破坏,公民权益被大量侵害,经济也濒临崩溃。
“文革”结束以后,惨痛的历史教训使邓小平等认识到,国家的发展如果严重偏离了人类共同价值,就不能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和权利要求,就会失去在现代世界立足的基础。于是中国开始了全面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向人类的共同价值和常识回归:经济改革最突出的内容是将经济自由权、自主权还给人民,使人民能够自由地创造和拥有财富;政治改革重点是在制度建设中遵循民主与法治的价值,“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9],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思想文化领域的改革就是解放思想,使执政党能够倾听人民的声音,使人民能够自由思想、自由表达,即使批评和监督政府,也不会因言获罪。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容愈来愈丰富,民主、法治、自由、平等等人类共同价值逐渐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共十八大完整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0]。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重要讲话。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人类共同价值联系起来,明确指出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1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向人类共同价值靠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秩序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各项权利也得到越来越好的保障。
共同价值是推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是世界各国人民都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共同价值的实现是任何力量也不能阻挡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不能与人类共同价值对立起来,必须正确对待人类共同认可的美好价值。历史已经证明,偏离人类共同价值,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坚持人类共同价值,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兴旺发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