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共同价值(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共同价值(3)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类价值共识

人类共同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吸收各种文明价值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凝结并优化了人类共同价值,在促进人类形成新的更人道更公平的价值共识方面理应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应该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积极参与推动人类价值共识的形成,一方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华内容为其他国家所理解和接受,成为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积极与其他国家进行价值领域的对话和交流,推动各国在平等、包容的基础上达成价值共识。促进人类价值共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创新国家治理方式,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先进的完整的价值体系,但是如果不能在实践中充分落实,就不能证明其在推动个人及社会发展方面的有效性、公正性,因此我国必须付出长期的艰苦的努力去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民主、法治、社会管理等方面推动国家治理方式的创新,构建实现公民选举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制度体系,实现司法公正,加强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的合作治理,使人民的自由平等权利、人格尊严得到严格保障,为人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各项救助。

一个民主公正的社会,能够强化人们的爱国情感,使人们对国家的感情从自然的热爱上升到理性的忠诚,进而更加敬业并从工作中获得尊严、荣誉和幸福。公民之间建立起互助体系,社会资本也日益发达,人人诚信友善,相互关爱。在此基础上,社会成员创业、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空前提高,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领域的文明程度全面提升,推动整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中国将发展成为一个富强民主、高度文明、和谐宜居的社会。

我国在制度建设和社会实践中全面落实核心价值观,兑现对人民的价值承诺,证明其可以促进人的自由发展、引领社会进步,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性和生命力,将树立起先进理念与中国模式相结合的成功范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认同,有助于扩大其在全世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推动人类形成价值共识提供启示和借鉴。

第二,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与构建人类共同价值体系。人类社会在相互联系和交往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共同价值。我国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共同价值问题,不能否认价值的普遍性,否则在国际社会就可能被孤立,失去在价值领域的话语权。在五千年文明进程和六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我国积累有丰富的价值成果,“理所当然地需要而且能够担当起构建人类普遍价值的权利和责任”,主动自觉地对共同价值作出“自己的科学化的理解”[13],积极参与人类共同价值体系的建设。

我国在历史上曾参与推动人类共同价值的形成。1945年,中、美、苏、英四国共同发起了旧金山制宪会议,制定了《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宪章》把“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确立为根本宗旨。中国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中共代表董必武也在宪章上签上自己的名字。1948年,中国代表张彭春参与了《世界人权宣言》的起草,他把“仁”翻译成英语的“良心”一词,经各国代表认可后,将儒家的仁爱思想写进了宣言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14]人权是当代世界各国共同认可的重要价值,中国在推动人权价值完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53年,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过世界各国爱好和平人士的共同努力,和平共处也已经成为一项各国所公认的共同价值。

如今,我国的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得到了极大地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臻完善,我们更要有价值自信,在对外交往中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国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与各国开展价值、人权领域的对话,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就共同价值进行探讨和交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普遍性内容得到更多国家的理解与认同,使其融入人类共同价值体系。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占据道义制高点,彰显社会主义的道德正当性,促进人类价值进步。但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国应坚持和而不同的立场,不能强加于人,只能通过平等对话寻求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在价值认同方面的最大公约数,使各国人民认识到中国所倡导的基本价值能够“适合人类绝大多数个体的生活方式和切身利益,并且为人们的经验和条件所认同”[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古今中外各种价值兼收并蓄,具有普遍性与合理性,理应能够为人类形成价值领域的共识贡献优秀的价值成果。

第三,倡导建立国际关系新模式,促进人类形成价值共识。在过去较长的历史时期,由于不平等国际关系的限制,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人类价值领域缺少话语权,西方国家的价值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价值观,以至于很多人将西方价值等同于普世价值。在今天这个时代,人类已经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起面临着极其复杂的问题和挑战,单靠一种价值体系已经不能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因此,需要各国人民广泛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共同参与构建人类共同价值。各个国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本国人民所珍爱,同时又具有普遍性的价值,都应该纳入人类共同价值体系。

发展中国家要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中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必须改变不平等的国际关系。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在国际关系领域坚持社会主义平等、公正、民主、和谐的价值,倡导国际关系新模式,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平等地位,“支持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11],推动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机制朝着更加民主、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16]。各国之间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世界各国无论大小、强弱一律平等,“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以对话解争端、以协商化分歧”[11]

在人类价值领域,中国应和其他国家一起,致力于建设一个开放、宽容、竞争性的思想市场,营造诚信、友善的交往氛围。在这个开放的思想市场中,各国互相理解,彼此尊重,互相学习和借鉴。人类共同价值的形成不再是一种价值体系单向地向世界普及,不是借助武力或经济制裁迫使其他国家接受某种价值体系,而是各个国家、各种文明将其自身所形成的具有普遍性的价值拿来进行对话和交流。各国人民在平等交往、共同实践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弱化分歧,经过各种价值理念的碰撞、竞争、融合,不断建构和生成新的价值共识,使人类共同价值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人类价值共识,是人类共同价值的提炼、浓缩和升华。在国内,我国政府正努力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使公民诚信友善,政治清明公正,社会文明和谐,让国际社会更容易认可和接纳中国的和平崛起。在国际上,我国正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贡献中华文明的价值成果,促进人类形成价值共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如果各国政府能够充分认识到人类利益需求可以实现多方共赢,人类价值理念可以达成重叠共识,那么,在人类共同价值指引下,世界将会变得更加和谐,各国人民就能够携手合作,建设一个彼此尊重、共同发展、高度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虞崇胜系武汉大学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作者叶长茂系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政法系教授,政治学博士)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后发国家政治发展的风险及防控机制研究》(11YJA81002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路径和机制研究》(12AZZ001)。】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12.

[2]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

[3]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4]中共中央编译局.列宁全集:第34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52.

[5]中共中央编译局.列宁选集:第3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3.

[6]民主主义的利刃[N].重庆:新华日报,1943-04-15,(04).

[7]纪念杰斐逊先生[N].重庆:新华日报,1945-04-13,(01).

[8]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3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29-1030.

[9]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2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2.

[10]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32.

[11]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N].北京:人民日报,2015-09-29,(02).

[12]罗纳德·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357.

[13]李德顺.怎样看“普世价值”[J].北京:哲学研究,2011(1):3-10.

[14]罗豪才.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推动人权进步和共同发展[N].北京:学习时报,2015-10-29,(01).

[15]甄言.关于“普世价值”的几个认识问题[N].北京:北京日报,2008-06-16,(18).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