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类共同价值的高度凝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人类共同价值,继承了人类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价值成果。社会主义在吸收人类优秀价值的同时,进一步容纳了广大劳动人民的价值需求,妥善调和各种价值之间的冲突,推进了人类共同价值内涵的发展和优化。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较好地解决了自由与平等的冲突,使人类共同价值能够惠及多数人。自由与平等是人类所追求的两大基本价值,其他价值都是这两大价值的延伸与扩展。自由与平等虽然相互依存,但也存在一定的冲突。如果不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冲突,不但会彼此伤害,也会影响到整个人类共同价值的实现。
自由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但自由如果不加节制,会对平等造成伤害。自由竞争的结果会出现大量的失败者,使社会成员之间产生不平等。纯粹因为自由竞争而引起的不平等虽然不能从道德上予以过多地指责,但是自由竞争中的成功者不全是自身努力的结果,也有运气等偶然性因素的影响。不是所有人都能坦然接受自由竞争的结果,尤其是当这种结果已经影响到人的生存与尊严。如果不对这种不平等加以纠正,就会伤害人类的同情心和人道原则,而且也是极其危险的。不平等可能会使许多人怀疑并且否定自由的价值,甚至采取激烈行动来反抗现有的价值体系,宁愿牺牲自由也要获得平等。这会使自由本身面临威胁,进而伤及整个人类共同体。
平等也是人类所追求的一种美好理想,反映了人们对特权、专制和不公正的反抗。但平等的含义是极其复杂的,过度地追求平等,使平等趋向极端,将威胁到自由的存在。劳动人民基于自身的地位和需求,更看重平等的价值,但是很容易逾越必要的限度,除了追求身份、权利、机会的平等之外,会进一步追求结果方面的平等。因为个体自由发展的结果必然是不同的,所以要实现结果平等,就需要集中国家的权力,借助国家的力量强制性地实现无差别平等,这必然会产生另一种消极的后果,即牺牲人们的自由来实现平等。
早期资本主义未能处理好自由与平等的关系。早期资本主义保护的是人们的消极自由,许多人并不能真正地享有自由。平等的价值被忽视,使人类美好价值只能为少数人所享有。社会主义在近代的出现正是为了纠正资本主义的弊端,纠正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存在的严重不平等、不正义的现象,把公认人之为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和自由普及到所有人身上,使少数人和多数人能够共享人类共同价值。但社会主义以平等为旗帜来纠正资本主义的弊端,也曾矫枉过正,在历史上曾出现将平等理解为一切方面都完全平等,不仅损害了自由的价值,而且反过来也损害了平等。
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妥善处理了自由与平等的冲突,使自由与平等实现有机结合。自由不仅是不受干涉,而且具有了积极的普遍的含义,使多数人都能够有条件享有自由,有能力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平等也不再等同于平均,不是低水平的强制性财富再分配,而是使大多数人能够平等地享有各项基本权利和自由。为保证更多的人享有自由与平等,并且不致使二者相互损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公正与法治的价值,公正矫正了自由与平等各自所蕴含的偏执与缺失,在二者之间采取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使两者都不至于走向极端而有损于对方,使自由与平等达到一种动态平衡,法治则确保这种平衡不会受到任意的破坏。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个人与共同体在价值层面的平衡。人类共同价值的进步性突出表现在其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肯定,但在某些国家也曾过分强调个人权利的至上性,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果公民只考虑个人利益,不考虑社群和共同体的利益,也是不合理的,个人对自由的追求不能使共同利益遭受损失,这应该是个人自由的一个合理的限度。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社会富裕程度不高,仅仅依靠个人奋斗很难使更多人充分享有自由、福利等现代价值。国家的富强成为劳动人民实现个人自由和权利的重要保障条件,实现个人权利,需要发挥国家的作用,需要国家创造机会和条件使每个人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因此,国家富强应成为共同价值的重要内容。反之,如果个人权利得不到保障,个人发展的积极性受到压制,国家权力不受制约,也会对国家的发展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历史境遇,摒弃了极端个人主义,反映了世界上占人口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人民的需求和期望,在尊重个人权利、自由的同时,将个人与社群、共同体结合起来,以实现个人价值与共同体价值的平衡。不仅要通过建设民主与法治保护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也要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实现整个社会的文明与和谐。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使人类共同价值形成系统的完整的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制度与共同体三个层面集中概括了人类自由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价值需求。
在个人道德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反映了人类在个人道德层面的价值需求,这也是共同体要求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个人总是生活在既定的国家之中,对国家怀有朴素的情感,每个人希望自己同时也希望同胞能够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国家就愿意为国家多做贡献,也期盼通过勤奋工作获取他人的尊重,所以每个社会都会尊敬那些兢兢业业工作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喜欢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之中,渴望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诚信、友善就成为一个良好社会对个体道德的基本要求。
在政治与社会制度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公民个体的权利要求,个人希望共同体能够保障公民所追求的价值。每个人都希望自由行动,自由表达,自由支配合法财产,自主决定个人事务。由于人们都希望得到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同时也不希望别人比自己获得的更多,所以只能将自由和权利平等地进行分配。基于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人们自然会提出公正的要求,希望政府对每一个公民都能够同等对待,希望社会财富的分配能够不违背正义原则,为每一个公民提供同等的权利、机会和利益[12]。公民要确信政府能够坚守公正的价值,就必须在制度层面贯彻法治原则。只有法治才能给公民以信心,使公民相信政府能够保障自由与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个人。制度层面的价值是核心价值观中一个最为关键的层次,是联结个人与共同体的纽带。制度层面的价值相当重要,因为良好的制度是诸多美好价值实现的保障。只有提供了制度保障,个人的道德回馈才有依托,个人才能产生责任感和义务感,保证共同体层面的价值顺利实现。
在共同体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充分反映了人类的美好愿望。公民个人对自由、平等、公正的追求上升到国家政治层面就是民主,因为追求自由,所以不希望建立一个压迫性的专制政府;因为人人平等,所以没有人天生就有资格执掌政治权力,只能由大家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来确定政治领导人。人们在共同体层面的价值要求不仅仅是政治上实行民主,同时也盼望经济富裕,国家富强,整个社会文明和谐,人与人、国与国、人与自然之间能够文明对待,和谐相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构成一个严密的完整的价值体系。个人道德层面的价值是义务性价值需求,是生活、工作与社会交往中自然产生的价值需求。制度层面的价值是权利性需求,是一个人安身立命、自由发展的价值保障。如果个人与制度层面的价值顺利实现,共同体满足了个人的自由、权利要求,个人承担了对共同体的责任和义务,那就是共同体层面的价值实现,是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实现的良好状态。
人类共同价值就是能够满足人的多样化、全方位的价值需求,维护人的尊严,保护人的安全、自由和权利,引领个人与社会全面发展,得到世界各国人民普遍承认的基本价值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兼容并包,全面反映了人的自由发展的需要,表达了人类的共同愿望,符合世界潮流和历史进步的方向,是迄今为止人类共同价值的高度凝结和完整表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