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会上的“科技大爆炸”(3)

残奥会上的“科技大爆炸”(3)

就算你买了和阿姆斯特朗一样的自行车,也不会赢得环法自行车赛

第一次穿上价值7万美元的智能仿生腿C-legs后,残奥会游泳金牌得主卡梅隆·莱斯利兴奋地在柏林市内逛了好几个小时,第二天醒来还精神抖擞,这在以往简直难以想象。

“我喜欢叫它卡梅隆的腿。”这个26岁的新西兰小伙子笑眯眯地说。他天生四肢短小,腿部只有膝盖以上部分,左臂没有前臂,右手只有一根拇指。这个由公共资金赞助的高科技宝贝,是他在里约奥运会上保住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的“秘密武器”。

尽管残奥会游泳比赛禁止在水中使用假肢,但这款仿生假腿对莱斯利的帮助一点也不小。假肢内置的传感器可以随时调整适应路面状况,减震器让使用者在穿着时不易感到疲劳,节约宝贵的体力用于训练。更重要的是,新假肢的膝盖能够弯曲并支撑体重,方便莱斯利进行高难度训练动作,加强锻炼臀部和腿部的核心肌肉,改善他在水中的平衡感和力量。

相比之下,和他一起畅游柏林的杰西·雷诺兹就没那么幸运了。由于装着普通的机械假肢,这个19岁的美国小伙子走不了几步路,就会筋疲力尽、疼痛不已。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人赞助他一双C-legs仿生腿,可这个梦想依然遥远。

面对越来越白热化的科技竞赛,国际残奥委规定,残奥会期间所有的设备制造商必须考虑成本和在更大范围内的可用性,确保科技发展的受益者不止是精英运动员。

目前,更轻便敏捷的碳纤维轮椅已实现商用,尽管售价高达2000英镑。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它会脱离高高在上的“精英”面貌,给普通残疾人带来希望。

不过,在29岁的德国骑行选手海因里希·波波夫看来,装备只是影响比赛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人都在谈论技术带来的优势,但人才是更重要的。就算你买了和阿姆斯特朗一样的自行车,也不会赢得环法自行车赛。”

没有高科技光环加身的运动员“逆袭”并非不可能。患有脊髓灰质炎的尼日利亚运动员依靠落后的装备,在残奥会的举重项目中夺得了6枚金牌,创造了好几个世界纪录。

“如果把科技比作现代战争中的武器装备,运动员就是上了战场的士兵,若想获胜,先进的武器装备与训练有素的士兵两者缺一不可。”顾鑫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残奥会既需要高科技的辅助,也需要运动员自身不断地训练与拼搏。”

在他看来,科技永远只是辅助的手段,帮助运动员更便捷地参与竞技,实现他们的奥运梦想。虽然高科技导致残疾人运动的门槛不断增高,但科技永远还是辅助性的。“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这个精神内核是不会变的。

走出绝望的深渊后,普尔迪给自己设定了三个目标,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我永远不会为自己感到难过,因为我不是受害者”。

她明白,残疾人天然弱势,拥有一双舒适合体的假肢已经足够值得庆幸。她极力用假肢的种种好处说服自己:可以根据约会对象自由调整身高,滑雪时脚不会冷,还不用考虑脚的尺码,商场断码的鞋打折时可以“买买买”。

(记者 高珮莙)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