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

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

 制度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动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是历史性的任务。推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的任务,落在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肩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其实质就在于,以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导向,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加快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制度的现代化。同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治理党、治理国家、治理军队。

制度创新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比如,关于推动落实新发展理念,他强调要围绕形成有利于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对准瓶颈和短板,精准对焦、协同发力,努力在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发展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他强调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依法依规治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制度从严管理干部等。

推进制度创新须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制度创新,是立足于中国国情和实际的制度创新,是坚持底线思维和战略定力的制度创新。这就要求推进制度创新,必须把握好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对于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昌盛和人民福祉改善的体制机制,要坚决、大胆、果断地改革;对于植根于我国国情、经过长期社会主义实践检验证明有效的基本制度,无论如何也不能改、任何时候都不能变。

科技创新:推动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科技创新对于国家健康良性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

必须着力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这就需要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政策环境,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的方向和“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中国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有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要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