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望所归:邓榕谈邓小平复出

民望所归:邓榕谈邓小平复出

邓榕谈邓小平复出:这个复出是民望所归的复出

粉碎“四人帮”,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盛大节日。全国二十九个省区市纷纷举行盛大游行集会,欢庆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中国大地万众欢腾,一派喜气洋洋。被“文革”政治高压气氛压抑了十年的人民大众,无拘无束地尽情释放着欢愉的情感,许多城市里的好酒都被抢购一空。金秋10月,正是蟹肥菊花黄的时候,著名画家黄永玉挥笔画了一幅《捉蟹图》送给立下了丰功伟绩的叶剑英元帅。于是乎,捉蟹吃蟹便立即成为风尚。凡是买得到螃蟹的人,都去买蟹佐酒,而且都是指明要买“三公一母”,以泄对“四人帮”之满腔怒气。

1976年,真是风云激变、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的一年。一年之中,发生了多少惊心动魄和令人回肠荡气的事件。1月,周恩来逝世。2月,中央传达毛泽东指示发起“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3月,全国掀起悼念周恩来的浪潮。4月清明节,震惊中外的“天安门事件”爆发并遭到镇压;中央发出华国锋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和国务院总理,及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的“两个决议”,此后掀起更大规模的“批邓”运动。7月,开国元勋朱德元帅逝世;唐山地区发生伤亡惨重的特大地震。9月,一代伟人毛泽东逝世;“四人帮”加紧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10月,中央英明果断一举粉碎“四人帮”。1976年的10月,是光辉的10月,幸福的10月。1976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千回百转、最跌宕起伏、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那丙辰龙年啊,现在回想起来,仍能令人扼腕长叹,悲喜交加,不能忘怀!

“四人帮”被粉碎了,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所取得的光辉胜利。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持续了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终告结束。十年“文革”,是一场自上而下发动的全国范围内的大动乱和大灾难。“文革”浩劫,对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文革”中间,政治动荡,社会混乱,生产破坏,人民生活困难,经济已近崩溃的边缘。在“文革”中,从上到下大批干部被打倒被迫害,全国各地各界难以数计的人受到各种名目的牵连和迫害。自“文革”开始至1966年10月,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被指为“牛鬼蛇神”从城市赶到农村的人数达三十九万七千多人。从1966年8月下旬到9月底四十多天的时间,仅北京就有八万五千多人被“轰回”原籍,一千七百七十二人被打死,三万三千多户被抄家。从1967年到1971年四年中,北京市郊监狱关押高级领导干部五百人以上,其中被折磨致死的三十四人,伤残二十多人,迫害成精神病的六十余人。

“文革”中,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均受到巨大破坏。迫害、诬陷、批判、斗争大行其道,建国后树立起来的优良精神风尚遭到严重破坏。整个社会思想禁锢,政治气氛高压,在以“革命”的名义下进行的无休止的“阶级斗争”中,人民群众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扭曲。历史证明,“文化大革命”这场人为发动和人为推动进行的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巨大浩劫,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彻头彻尾极端错误的。“文化大革命”以漫长的十年的时间,以其一误再误、一错再错的实践,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唤醒了中国人民,并为它自己造就了掘墓人。经历了十年痛苦与灾难的中国人民,用他们的正义和勇气,最终战胜了谬误,开始探索迈向真理和希望的光明大道。

“四人帮”被粉碎了,“文化大革命”这场人类浩劫结束了。但是,中国和中国人民,要想从旷日持久的灾难中重新站立起来,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要想从思想的禁锢和经济的困难中走出,也绝不是一朝一夕可达目标;要摆脱羁绊走上真理之路,更要经过许许多多艰难的探索。

“四人帮”被粉碎了,但是,父亲个人的政治命运,一时之间还无转机。粉碎“四人帮”后,中央还在重申“批邓”,仍不肯为“天安门事件”平反,并且提出了“两个凡是”,也就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虽然“四人帮”已被粉碎,“文革”也已结束,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左”的影响绝不会一夜之间烟消云散。毛泽东毕竟是一代伟人,毕竟是建国以来新时代的代表,毕竟是已经被神化了的个人崇拜的偶像,是否忠于毛泽东,在那个时候,仍然是一部分人衡量事物的唯一标准。这种思想方式,并不是哪一个人个人决定的,而是在长时期的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这样一种思想气氛下,要为“天安门事件”平反,要让邓小平复出,仍然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不能逾越的历史过程。

在这个时候,我们全家还住在宽街。在继续“批邓”的政治大前提下,父亲仍处于被软禁的状态。到了10月,因为天气转冷,我们把院子里的地震棚拆了。余震虽然一直没有发生,但大地震给人们心中留下的恐惧不会轻易消失。人们住进了屋里,但还在采用各种办法预防再震。像许多北京老百姓一样,我们也在屋里的床上面搭了木板顶棚,算是有备无患吧。粉碎“四人帮”的热烈情绪仍然在人们心中燃烧着,但是,继续“批邓”的声音却让人们感到不协调和不耐烦。在社会上,关注邓小平的命运,希望邓小平再次复出,已变成人们街头巷议的热点话题。但是,在继续坚持“两个凡是”和“批邓”的大前提下,邓小平的再次复出,仍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