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瑜胜: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成效四个维度

林瑜胜: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成效四个维度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治理内容体系中政治、经济、文化和心理等多种元素聚集和交织,农村社会治理缺少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需要理清思路,把握重点,明确目标,从基层权力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选择、文化转型融合和社会心理塑造等方面精准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提升治理成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目标之后,实现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新时期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治理需要从基层权力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选择、文化转型融合和社会心理塑造等方面精准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提升治理成效。

政治:以社会共治调整基层权力结构

实现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当其冲的是要以实现社会共治为出发点,调整基层权力结构,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社会治理调度中心作用。一是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社会治理理解力。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反映了两种权力观的转换,这种转换要求习惯了上传下达和发号施令的农村基层组织应迅速转变成为农村社会组织结构中的平等一员,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二是调整农村基层组织权力结构。社会管理模式下,村支部在实践中接管和支配了村委会的大部分职能;社会治理要求村支部通过加强党的领导,支持和强化村委会村民自治职能发挥,村支部自身也要转变管理者角色,变身服务者,鼓励和吸收农村社会组织和农村居民参与基层组织权力运行过程,保障基层组织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三是培育农村居民社会治理参与能力。农村基层组织应当通过村民大会议事、村民代表决策、社会组织参与等形式,增强农村居民权利义务意识,提高农村居民管理村级事务的履职能力,参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决策,使农村社会治理变成农民自己的事情。

经济:以增强活力发展多种经济形式

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农村经济发展究竟适合规模经济还是家庭经济,要不要消灭手工生产,不能一概而论,要依据当地经济发展传统和农业生产条件采取适合本地人力资源储备的发展方式,不能照抄照搬别地经济发展经验。要以增强农村经济活力为重点,不拘一格地发展规模与家庭、工业与生态、纯农业与信息化等能有效融合不同层次发展要素的多种经济形式,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开发利用农村人力、物力资源,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最优化。中央确立精准扶贫战略后,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当地社会治理的重头戏。要防止以扶贫为名,不切实际地移植外地脱贫解困经验,仓促上马未经充分可行性论证的扶贫项目,造成新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要摆脱单纯依靠物耗来促进财富增值的传统思路,树立环境也是生产力的新型发展理念,确立生态也是财富的新型财富观。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和对健康生态环境日益重视的今天,农村社会治理要着力宣传推广并勇于实践新型发展理念和新型财富观,使之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新的路径取向,为农村精准扶贫提供新的模式借鉴。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