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缉毒民警转战网络 开创禁毒新格局
在干网警之前,郑浩干了9年缉毒警察,具有丰富的一线打击毒品犯罪经验。大学毕业后,郑浩如愿成为海淀公安分局禁毒民警。2004年,郑浩在紫竹院公园东门抓捕一个贩毒嫌疑人,当时该人发现情况不对掉头就跑,身为国家二级运动员,百米成绩保持11秒01的郑浩追到了最前面。只听后面的同事对郑浩大声喊:“对方有刀……对方有刀!”
大概追出1公里,对方一看只有郑浩一个人追上来,于是扭头挥刀扑向他。警棍对尖刀,尖刀几次险些划到郑浩脸上。最终,郑浩抓住机会用警棍打掉对方的尖刀,成功将其制服。从此,郑浩“拼命三郎”的绰号不胫而走。这位“拼命三郎”曾20多次受伤,身上的伤疤无声地记录着一切过往。
2010年,郑浩从海淀分局禁毒大队来到网安总队,他发现:禁毒警擅长打击但苦于没有线索,而网警容易找到线索却缺少专业打击力量,二者难以形成打击合力。于是郑浩和他的团队充分发挥网安技术优势,推动形成了网警网上主动侦查、主动发现毒品犯罪线索并转递禁毒部门开展打击的新作战格局。
郑浩(右)现场取证。图片来源:首都文明网
2014年,郑浩牵头网安总队网络禁毒专班之后,带领专班依托“两大安保”,借力“平安行动”,梳理各类涉毒信息,转递涉毒线索;他们协助全国禁毒部门共破获网络毒品案件、抓获网络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缴获各类毒品;他们还取缔涉毒网站、关停涉毒通讯账号、清理网络涉毒违法信息。在全国“打击整治互联网毒品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中“向禁毒部门通报线索数”考核子项中,他们全国排名第一,占全国网安系统转递线索数的近50%。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