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斌:自由主义民主“普世价值说”是西方“文明的傲慢”(3)

杨光斌:自由主义民主“普世价值说”是西方“文明的傲慢”(3)

三、世界政治乱象对自由主义民主“普世价值说”的有力否定

从1974年葡萄牙结束独裁统治开始,世界政治出现了所谓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东亚、南美、东欧等地区70多个国家发生了“民主转型”,表面上建构了自由主义民主制度模式。西方世界一时处于亢奋之中,“历史终结论”甚嚣尘上,“普世价值论”粉墨登场。时过境迁,西方所谓“普世价值”“普世制度”在转型国家表现如何呢?

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公正,是衡量政治制度优劣与政治转型是否成功的基本尺度。经历了所谓的“第三波民主化”的国家中,成功实现这些目标的国家寥寥无几,而且基本上是靠近西欧的几个国家。除此之外,其他国家要么回归传统体制,出现西方所说的“民主回潮”,比如埃及、中亚一些国家;要么陷入周期性政治动荡、内战甚至分裂,危机频发,生灵涂炭,比如乌克兰、伊拉克、阿富汗和一些非洲国家等;要么长期处于无效治理状态,比如一些南美国家和非洲国家。这些国家无力推动经济持续发展,无力改善民生,社会公正状况更不乐观,最初建立的自由主义民主制度在这些国家基本上发展为“无效民主”,治理失效。从更长历史时段来看,二战后独立的那么多新兴国家,还没有哪个因为实行了自由主义民主制度而跻身发达国家行列。面对上述结果,连大力推进西式民主的美国学者也不得不承认,“民主化”所导致的“治理不善”如同难以摆脱的幽灵。自由主义民主非要装扮成“普世价值”推向全世界,结果必然在非西方社会因水土不服而引发灾难。如果是“普世价值”“普世制度”,自由主义民主在非西方社会怎么可能会有如此不堪的命运?

推广“普世价值”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的负累。过去数年,在美欧积极“输出民主”的推动下,西亚北非国家政治动荡、经济凋敝、社会混乱、恐怖主义肆虐。当难民潮涌向欧洲时,丹麦首先开启了严重歧视难民的立法,比利时则强行要求来自非欧盟国家的“新居民”签署“价值观认同承诺书”。这真是对西方强力推广“普世价值”行径的莫大嘲讽。

非西方国家因实践自由主义民主而出现的政治乱象,加上西方国家难以克服的制度性痼疾,彻底颠覆了自由主义民主“普世价值说”的神话。政治制度的底色是难以改变的文明基因,文明多样性决定了政治制度的多样性,绝不存在什么“普世价值”或“普世制度”。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必须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历史文化传统相适应。我们必须警惕和反对“文明的傲慢”,开创多彩、平等、包容的人类文明新时代。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