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记忆:书写伟大转折 再续时代篇章(3)

长征记忆:书写伟大转折 再续时代篇章(3)

(四)

岁月更迭,部队轮转。当年的英雄连队今安在?记者一路北上,寻访突破乌江的种子部队。

在河南新乡的陆军第五十四集团军军史馆,记者见到了授予叶挺独立团红一连“强渡乌江模范连”的锦旗。

毛振华连长等5勇士的故事,就发生在红一连。成功强渡乌江后,该连被授予模范连称号。80多年来,一茬茬官兵将红色基因融入血液、植入骨髓,连队官兵人人能口述强渡乌江的故事。在该连,官兵身上始终带着一股“虎劲”:比武考核,不拿第一就算输;军事训练,瞄着“优秀”练。该连多次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连”。

在吉林拉法山下,成片的苞米随风摇摆。陆军第十六集团军某机步旅就驻守在这里。来到部队时,该旅三营七连正在进行单兵作战训练,全连官兵精度射击科目的优秀率达90%以上。

“七连就是突破乌江的一支种子部队——红三军团先遣团五连。”七连老指导员田卫东告诉记者。上世纪60年代,刚入伍的田卫东就注意搜集连史。

1935年1月2日,红三军团先遣团五连作为先头部队,奇袭乌江茶山关渡口,率先突破敌人封锁线,第一个冲过乌江对岸,为掩护部队主力顺利过江作出突出贡献,被授予“突破乌江第一连”称号。在原沈阳军区的档案中,记者看到了这份记载。

陆军第十六集团军政委卢少平向记者介绍,经过80多年的积淀,部队形成了以“攻坚克难、英勇无畏,闻战则喜、力夺头功,机智善谋、敢打必胜,追求卓越、开拓创新”为主要内涵的“突破乌江精神”。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们瞄准打赢来练兵备战,凭着“突破乌江精神”,在演训场上一次次攻城拔寨。连队先后经历从摩托化步兵到机械化步兵、从红军先进到蓝军先锋、从执行单一任务到遂行多样化任务3次编制调整。虽然装备“大换血”,任务“大变样”,七连一代代官兵始终勇立潮头,勤于创新,实现了一次次华丽转身。

穿过烽火硝烟,跨越岁月长河,“突破乌江精神”仍在种子部队赓续。

(记者 温红彦 倪光辉)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