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长征,提振当代青年的文化自信(3)

走读长征,提振当代青年的文化自信(3)

摘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红军长征的漫漫征途,留下了一个民族蹒跚前行的脚步。在路上,真切体会80年前那段有血有肉、浩荡鲜活的历史,尽管今天无法感受当年的情形,但你走一走,体验下爬雪山过草地,会有更切身的感受。

伟大的长征精神,是我们自信的源泉

记者:80多年前的红军如暗夜星辰,照亮中国。如今,社会自发对那支军队的纪念正成为一个潮流,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感悟和思索,您这次到四川调研,重走长征路,有什么难忘的见闻与体悟?

曲青山:长征路上,有两件事对我触动很深。一件是在泸定县,我在参观泸定桥边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时,馆外广场庄严肃穆地竖立着22根方柱,它们代表着当年飞夺泸定桥的22位勇士。这些纪念方柱,只有5根柱子上刻有名字,其它17根柱子都没有刻有姓名。也就是说,如今军史留名的仅有5位,其他17人,我们至今都不知道姓什么叫什么。这群热血青年,不为名不为利,以最大的历史自觉,在红军几乎全军覆没的边沿上,以一己之力拯救了一支军队。战役结束后,一套衣服、一支钢笔、一个笔记本、一个茶缸、一双筷子就是表彰的所有。这些伟大的牺牲,为了胜利一往无前,为了革命一无所惜,如光照大地,不问回报。

飞夺泸定桥时,桥面上的木板已被对岸国民党军尽数拆除,只留下13根光溜溜的铁链。为帮助红军过桥,镇上的老百姓把自家的门板借给红军,红军是一路踏着老百姓的门板冲过对岸的,若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将一无所成。

第二件是在雅安市,雅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给我讲的一件事。有一个中央部门的领导,父亲是老红军。在他父亲临去世时,委托他一件事,“当年红军爬雪山时我的战友牺牲了,我活到今天,已经多活了好多年,但是当年的战友们永远长眠在雪山上。我还有一个未尽的心愿,就是在我去世以后,你一定要代我到那个雪山去祭奠一下我的战友。”

后来,他有次出差到了雅安,准备去完成父亲心愿。结果没想到夹金山离雅安还有好几十公里,最后因公务紧急,马上又要离开。看到了却走不到,他只能望向那座雪山,深深鞠躬,嚎啕大哭。

几年后,听说他在北京退休了。这个宣传部长有次下乡,无意间看到野外一辆汽车抛锚,坏在那里正在修理,走近一看,正是这位领导。他因为在职时工作忙,上次鞠了几个躬哭了一场就回去了。这一次他带着他父亲的遗愿一个人跑来祭奠。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那一代打江山的老人,活下来的也已年事很高了,但他们至死不忘当年一起爬雪山时牺牲的战友。

红军长征路上牺牲人数较多的有两个时期:一个是冲破敌人封锁线特别是湘江战役,冲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时,红一方面军一次就牺牲和减员了5万多人;另一个是爬雪山过草地,仅过松潘草地牺牲就有上万人。那是人类历史上最悲壮的死亡行军,生途死路,每走一里就有数人倒下,然而,每前进一步也更强大一步。红军,就是这样一支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充满先进性、具有战斗力的军队。我们的自信之源,就在伟大的长征精神之中。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