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2)

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2)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学习时报:为什么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怎样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韩庆祥:可运用过程分析法,来认识和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从1978年改革开放算起,可把我国历史发展过程大致划分为两大时期:欠发展时期和发展起来以后时期。在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总体上属于欠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我国一个首要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做大“蛋糕”、追赶西方,实现由穷国向大国飞跃。这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后,尤其是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后,我国从总体上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起来以后”时期。这一时期,我国首要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由大国成为强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这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成为其战略根基。在当今,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认识上,要根据“三个没有变”,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在思维方式上,要根据当今我国发展起来整体转型升级的历史新特征新要求,正确把握、处理好物与人的关系,正确把握、处理好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与创新驱动的关系,通过“人”和创新驱动的方式来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在实践上,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落实新发展理念,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谢春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发展经济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就抓住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认清了执政党的使命。中国人民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这是最重要的原因。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被人民所抛弃,跟经济建设、人民生活长期搞不上去有很大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要在认识上高度重视。经济建设是解决民生问题最重要的手段和途径,是搞好其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其重要性怎么估量都不过分,任何时候都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要有科学的理念和方法。经济建设的环境不断变化,这就需要有相应的对策。单就改革开放以来的情况看,因为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变化,我们就得不断提升发展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今天,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自觉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中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刘海涛:经济建设,在我们党的思想体系中主要是指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建设,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历史前提,社会状况和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本身。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独立发展阶段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度,更需要我们党领导人民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其赖以巩固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兴国之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体现。做到这一点,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处理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并且找到一条有利于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现实途径。现阶段,重点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生产组织方面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弊端。

秦刚: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存在,决定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基础。发展首先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升到国家大政方针上,就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据唯物史观,物质生产活动满足人类需要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从社会发展整体来看,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保障,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许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解决,都要以经济发展为前提,以经济发展为后盾、为依托。经济搞不好,发展不起来,其他方面的发展都难以长久维系。国家昌盛,人民富裕,说到底是经济实力问题;国际竞争,说到底也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只有经济发展了,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才能不断改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