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赢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继承
合作共赢,是中国故事簿中的新亮点。中国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既是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重大突破,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继承。
政治上,习近平总书记注重讲好“结伴不结盟”的中国故事。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阐释中国和法国分别是以黄河长江和卢瓦尔—罗讷水系为母亲河的两个伟大民族,都曾经长期引领各自所在地区的文明发展进程,指出中法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随波逐流,不随风起舞,积极倡导和致力于多边主义、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
经济上,习近平总书记注重讲好“共同发展”的中国故事。中国希望全世界共同发展,强调一国在国际关系中要妥善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2014年7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发表演讲指出,中华民族历来主张“君子义以为质”,强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风物长宜放眼量,义利之间其实是相互转化的,一国帮助他国,既有利于他国增强自生能力,更有利于自身实现持久繁荣。
安全上,习近平总书记注重讲好“共享安全”的中国故事。中华民族历来倡导“和合文化”,认为只有在“不同”的基础上才可能形成“大同”,也即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达到本质上的相近或相似,从而最终实现“和谐共生”。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出席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提出各国要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为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指明了方向。
文化上,习近平总书记注重讲好“包容互鉴”的中国故事。每到一国访问,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回顾中国与该国文明互鉴的历史。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指出哈萨克斯坦这片土地,是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东西方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川流不息,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这正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继续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地转化为具有现实生命力的中国故事,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代典籍中的文字在国际舆论场中跃动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者: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研究室主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