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过减贫实绩促进人权事业发展(2)

中国通过减贫实绩促进人权事业发展(2)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到2020年使55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殊为不易。怎样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如何有效提升贫困户的内在能力、巩固脱贫成果?这是中国减贫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坚持立足基本国情,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坚持加强发展经济,扎实推进减贫事业;坚持多种形式减贫,注重提高实际效果;坚持社会公平公正,努力实现成果共享和共同富裕,我们就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在中国的减贫实绩面前,国际上那些对中国人权状况的种种责难都显得有气无力。中国的减贫事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中国的减贫行动还将继续不懈努力,为世界减贫事业和人权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是全球减贫事业的楷模

世界银行最新数据显示,自1990年以来全世界已有近11亿人摆脱了极端贫困。中国对于全球减贫事业取得这一成绩起了关键作用,通过保持经济快速增长,采取有利于提高贫困人口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政策,自1990年以来已帮助7.3亿人脱离了极度贫困。

在成绩面前,我们绝无理由沾沾自喜。根据现有的数据,2013年全世界还有近8亿人生活在日均生活费1.9美元的国际贫困线下。前路并非坦途,世界极贫人口半数以上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而未来贫困人口将更多地集中在脆弱地区,成为边缘化人群,无法像其他人一样享受政策和计划的福利。所以,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和创新方式,打通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最后一公里”。

除贫困外,世界各地的许多民众和决策者越来越关注收入差距问题。简言之,缩小收入差距对于实现2030年消除极端贫困的目标至关重要。实现这个目标仅靠经济增长是不够的,还要确保经济增长为最贫困人群带来最大利益,为极贫人口创造机会,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好的就业、更优质的服务,并为他们的后代摆脱贫困束缚奠定基础。缩小收入差距,也是各国政府为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帮助脱贫所采取的必要措施获得政治支持的关键。

中国制定了在“十三五”期间消除极端贫困的雄心勃勃的目标,并已在我们认为有助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的重点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儿童早期开发和营养、全民医保、普及优质教育、针对贫困家庭的现金转移支付、农村基础设施尤其是道路和电力建设、累进税制等。未来的主要挑战将是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以为外来人口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加强贫困数据采集,对难以惠及的剩余贫困人口,如老年人和少数民族实行精准扶贫,促进作为中国主要社会安全网的低保制度的精准化。

在2016年中国扶贫日到来之际,我们为中国在帮助亿万人民脱贫方面发挥的作用感到骄傲,同时也要以现实的态度对待尚存的挑战。毫无疑问,中国将继续推动全球消除贫困的进程,并向世界表明,实现包容性增长和为最贫困人口提供更好的机会皆有可能。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