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书写光辉一页
埃里克·海尔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关注。长征,这一词汇也变得众所周知。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完成这一壮举的80周年,关于长征的故事、记述、研究及影响再度成为国内外学者讨论的话题。虽然多数美国人对长征知之甚少,但毫无疑问,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史诗般的大事件。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美国记者海伦·斯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历尽艰险前往延安。当时中国工农红军已完成了长征,海伦虽然没有目睹红军如何完成这一壮举,但她采访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许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并广泛接触了陕甘宁边区的战士、工人、农民、文艺工作者和学生,写出了《红色中国内幕》(即《续西行漫记》)一书,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
时年30岁的海伦是埃德加·斯诺的妻子,也是一名敬业的记者。1937年4月下旬,海伦悄然离开北平,冒着生命危险,最后抵达延安。在延安近5个月的时间里,海伦收集了埃德加·斯诺在保安未及采访到的红军领导人的情况,其中包括朱德本人以及斯诺离开苏区后与中共红军胜利会师的红二、四方面军的指挥员。她采访了不下65位有名有姓的人物,还为其中的34人写了小传,特别是同毛泽东进行了5次难忘的长谈。延安的经历让海伦深深地感到延安有一种伟大的精神。红军纪律严明,每一个人都在艰苦奋斗,这一切深深地打动了海伦。
长征对于中国共产党生存下来异常重要。刘志丹、习仲勋等都是了不起的领导人,对延安根据地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红色中国内幕》将海伦在延安的所见所闻进行了翔实的叙述,是真实记录当时红军状况的重要著作。
我本人早年就读于杨百翰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90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目前担任杨百翰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和亚洲研究协调员。作为中国问题专家,我重点研究中国外交,发表和出版了不少有关中国的文章和著作,对海伦·斯诺有较深的研究。2000年纪录片《海伦·福斯特·斯诺——中国革命的见证人》推出,引起广泛关注,我是该片的联合制片人。在参与录制海伦·斯诺那部纪录片的时候,我曾拜访了海伦当年的许多老朋友,像中国老一代外交家黄华等不少人都对海伦进行了十分敬佩和亲切的回忆,帮助我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那段重要的时期,纪录片也很好地反映了长征和延安的真实状况。
长征是一部史诗,它表现出了强大的“适者生存”能力。那些从长征中挺过来的人后来卓有成就,不少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领导。
(作者为美国杨百翰大学政治学副教授,《现实之龙:中国的伟大战略和边界解决》一书作者,本报驻美国记者王如君采访整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