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中:谈谈历史虚无主义的手法

李玉中:谈谈历史虚无主义的手法

历史虚无主义在其历史叙述中,有着自己的一套手法。直面近一个时期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我们既要把握其实质与危害,同时,也要考察其叙述手法与说理逻辑,从多个方面来揭露其荒谬性和虚伪性,戳穿其貌似精致的“画皮”。

总体来看,历史虚无主义不是用发展的、全面的、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历史,而是用静止的、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待历史;不是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持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不是从历史事实出发设身处地地考察历史,而是从既定的观念出发去裁剪历史;不是去探究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而是纠缠于纷繁复杂的偶然性枝节。正是由于坚持这样的方法论,才导致了对历史的“虚无”。这正如列宁所说:“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64页)

一、背离矛盾分析法,固守机械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也是辩证法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是人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行之有效、普遍使用的方法论,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正确方法。矛盾分析法通常包括一分为二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重点和主流,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等观点、原则和方法。

历史虚无主义者在方法论上完全背离矛盾分析法,一味固守机械分析法。所谓机械分析法,就是以片面的、静止的、孤立的观点看待历史,忽视甚至否认历史事件背后的矛盾,抓不住问题的根本。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用机械分析法对待历史,必然犯下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

比如,由于无视或遮蔽中国革命背后尖锐而复杂的社会矛盾,无视或遮蔽革命发生的必然性,而错误提出所谓的“告别革命”论。由于不懂得一分为二的方法,不懂得重点论和两点论,在看待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和错误时,往往采用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方法,片面夸大毛泽东的错误,不尊重甚至完全忽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作出的历史功绩,从而作出完全违背历史事实的错误评价。由于坚持静止的、孤立的观点,而不是采用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党的历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有意无意地夸大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所犯的错误,而看不到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所创立的丰功伟绩,对党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不负责任的错误评价。在评价帝国主义对华殖民侵略的历史时,历史虚无主义者坚持机械分析法,一味地肯定侵略者对于传播西方现代工业文明、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功劳,而完全不顾侵略者的罪恶动机和侵略行径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历史罪恶,完全不顾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华民族精神和物质上所造成的巨大伤害。

可以说,由于方法论的错误,历史虚无主义丢掉的不仅仅是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甚至连中国人起码的道德和尊严也一并抛弃了。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