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建设 党员发扬“工匠精神”

城市副中心建设 党员发扬“工匠精神”

12岁的儿子耳朵里长了囊肿,必须马上做手术切除。去年底,北京住总城市副中心项目部总工李贵江得知这消息的时候,正站在通州潞城的一片荒地上。他对着这消息一看,手术时间恰巧和工地现场勘查冲突了。

那时候,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各个项目单位都在抓紧准备前期工作。作为疏解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北京城市副中心要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站位的建设要求,打造成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

这个时间点上,如果去医院,工地的事儿起码得拖一天;如果不去,孩子就只能留给老婆一人照顾。

最终,李贵江也没去医院。他觉得,城市副中心的前期阶段格外重要,由于一些设计方案有所变动,需要前期施工方案策划与设计方案同时进行。每一个方案都得他亲自到工地对重新规划的路线和现场进行勘查,每天大量的图纸也要他亲自过目。

运河东大街两侧,塔吊密布,钢筋重重。几个月后,行政办公区大楼将拔地而起。

然而,一项工程从无到有,从规划到落地,从破土动工到拔地而起,并不是一帆风顺,这些党员担起来的正是一个接一个有待破解的难题。

李贵江负责的就是其中的市人大与市政协办公楼。最快的部分甚至已建到地下一层,但还有一片地依然不停地往外运着渣土。刚下了一天的小雨,李贵江踩在松软的泥土上,向来往的车辆挥手,确定铺设的位置。

办公楼建设最初,就经历了不小的挑战。前期检测就发现,这里的土还是老河道的淤泥,地基容易不结实。于是,他带着工人向下挖了10米,在最底下铺上级配砂石,来保证地基稳固。

不仅如此,在这片土地上,大量新技术投入使用。工地塔吊隔不远就是一个,挨个儿都装上了防碰撞的“黑匣子”;通过BIM技术,工程没建成就已经有了建筑模型;为保质量,建筑材料标配二维码,随时跟踪工程重点部位的材料厂家、型号、检验时间等重要信息……

这些只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城市副中心建设是千年一遇的历史契机,也是不容有失的千钧重担。工程庞大,施工人员数以万计。单拿住总集团为例,目前就有4000人左右,未来高峰期人数还有望破万。而面对如此庞大的施工队伍,如何协调、管理、带动、培训?实际上,正是靠这些基层工地的党组织、项目部里的党员持续不断发挥作用。

住总集团负责人介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党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合格党员。“对于我们这批城市副中心建设者而言,更要学习习总书记考察北京时的重要讲话,明确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把城市副中心建设好。”他说,在施工项目部,专门按照职责分工,划分党员责任区,设立党员示范岗,来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把重点工程意识传达到位,贯穿始终。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