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鼎铭:深受毛泽东赞扬的开明人士

李鼎铭:深受毛泽东赞扬的开明人士

摘要:毛泽东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发作时痛得胳膊都抬不起来,吃了不少西药仍不见效。李鼎铭精通中医。他到杨家岭给毛泽东看病,切脉后说,吃4副中药就好了。那时中西医矛盾尖锐,毛泽东身边的医生不同意毛泽东用中药。毛泽东早在井冈山时期就提出中西医两法治病的主张,他是相信中医的,还是坚持把4副药吃了。吃完后,果然疼痛消失,胳膊活动自如了。

对于李鼎铭这个名字,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是因为那时大家都学习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他就是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里被赞扬的人物。

一、李鼎铭的早期活动

李鼎铭是陕西米脂县人。早年曾在家乡创办国民高等小学,担任校长。同时,他又开办医馆,治病救人,医术高明,群众颇多赞誉。

1923年,李鼎铭担任榆林道尹公署科长,1926年因病返回故里,一面行医,一面为地方公益事业服务。例如,群众与陕北镇守使井岳秀属下一个专门敲诈勒索老百姓的所谓剧团发生冲突,打死了一名坏头目。这时,李鼎铭挺身而出,站在群众一边,奔赴榆林找井岳秀交涉,终于使事态平息。他还为维护本乡群众某些利益,经常与官府及城内豪绅据理相争。由于他为人公正,主持正义,因而在当地群众中声望很高。

刘志丹等人在陕北创建红军时,国民党军曾多次进行“围剿”。这期间,国民党拉拢李鼎铭让他担任米东区“肃反”委员会主任。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他的思想开始转变。同时,由于他的学生郭洪涛(中共高级干部)、艾楚楠、张汉武等人对他多次争取,以及他的二儿子李力果早年参加革命的影响,他的思想继续有较大的转变。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就逐步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政治主张。

二、向边区政府献策

1941年11月6日,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在延安开幕。这次会议上,李鼎铭当选为副议长(后经毛泽东提名,当选为边区政府副主席)。在热烈的掌声中,李鼎铭拄着拐杖登上了主席台,他从容不迫地发表演说,提出了“精兵简政”的提案。

1941年和1942年是抗日根据地最艰苦的时期,如何渡过难关、克服财政经济上的困难,是当时我们党和政府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李鼎铭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根据自己在此之前深入到米脂、绥德和延安周边各地进行的实地调查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主动跟姬伯雄、马济川、安文钦等11位参议员商量、酝酿,毅然以自己的名义,向大会提交了这一提案。

这一提案的主要内容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抗日救国大业,兵要精,政要简,行政机构要以质胜量,提高工作效能。

这一提案提出后,立刻引起很大反响。正值抗日救国紧急关头,敌人以大量兵力向我们进攻,此时精兵简政,岂不是自己束手就擒?一些议员提出质疑。但毛泽东却认为:“这个办法很好,恰恰是改进我们的机关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良药。”毛泽东在事先批阅各项提案时,就已注意到了李鼎铭的这一提案。他把重要的段落用红笔圈就并摘录在本子上,还加上了批语。

“精兵简政”议案提交大会讨论时,李鼎铭刚发完言,毛泽东就站起来,一边鼓掌一边走到台前,极其深刻而生动地阐述了实行精兵简政的必要性,对一些不正确的批评进行了反批评。他说,在抗战初期,采取精兵主义自然是不对的,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全面抗战已经四五年了,人民经济有很大困难,而我们的大机关和不精干的部队,又不适合今天的战争环境。教条主义就是不管环境变了,还是死啃不合时宜的条文。同时对党内同志的宗派主义情绪进行了批评,严肃地指出,我们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不论谁提出的意见,只要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办。

11月18日,“精兵简政”这一议案终于在参议会上通过了。毛泽东还为《解放日报》写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的社论,社论说:“……假若我们缩小自己的机构,使兵精政简,我们的战争机构虽然小了,仍然是有力量的。而因克服了鱼大水小的矛盾,使我们的战争机构适合战争的情况,我们就将显得越发有力量,我们就不会被敌人战胜,而要最后地战胜敌人。”此后,不仅陕甘宁边区实行了精兵简政, 而且党中央还把这项政策推广到党所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去。精兵简政的实施,对于解决“鱼大水小”的矛盾,减轻人民负担,渡过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坚持持久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