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狠抓课堂建设(3)

李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狠抓课堂建设(3)

三、教师主体建设:做正确价值观的引领者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主要引领者。日趋复杂的思想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要有过硬的理论素养、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极强的信息梳理辨析能力。只有较好地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正确面对极为复杂的社会思潮的冲击。尤其面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人人具有话语参与、话语表达、话语制造可能与自由的信息网络空间,表达渠道成倍扩大,人人拥有话语的表达权,出现了话语去中心化、去权威化倾向,话语趋向破碎化、分散化、猎奇化,课堂话语的权威性、真理性受到冲击,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力与影响力受到弱化等情况。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面对新情况、新态势进行有效调整,以胜任当前的新要求和新状况,完成教学目标。当前来看,加强教师主体建设应该进行三个规划:

1.分层规划。高校要针对不同层面的教师进行规划。高职称教师往往实际经验足,理论与观点有底气,但现代化手段与移动互联网能力可能弱一些,有的甚至不会操作现代媒介工具,不会网络流行语,与学生沟通时较为传统和规矩,往往与学生有较强距离感;中青年教师的优势在于头脑灵活,思想活跃,朝气蓬勃,活力四射,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但由于理论积淀时间短,思想可能还不够成熟,遇到重大理论问题时会难以驾驭,说不清,说不透,需在理论和思想上进一步提升。所以,在进行不同层面的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时,要进行分层设计,各有侧重,分级管理,取长补短。一是设计安排老中青结合小组,实行校内外教师导师制。二是设计安排名家访学制,学术会议制,设计开放式交流体系。三是支持老教师学习现代技术和高层次学术交流,支持中青年教师的专业理论学习,及时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撑。

2.目标规划。高校应着力促进管理目标、职业目标、发展目标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在管理目标中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定位与发展、学术能力提高与教学能力增长结合起来,既关注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又关心教师个人的成长成才,在相互促进中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注重实效既是课程目的、教学目标,也是教师的责任,只有扎扎实实提高职业本领,才能真正完成工作任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有具体目标规划,包括理论水平的目标、学术能力的目标、教学质量的目标、网络素质的目标、文化修养的目标、职称提升的目标,等等。这些目标一定要统筹规划,既在顶层设计的体制机制中体现,又是教师个人通过勤奋努力可以达成的。

3.素质规划。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理论素质是基石,文化素质是底气,网络和新媒体素质是本领。它们既形成着教师的“软实力”,同时又体现了“软实力”背后的“硬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硬要求”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本质规定的,就是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传导到学生,形成学生内在的思想素养、精神追求和政治意识。这些“硬要求”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真功夫,也是他们须牢固坚守的底线,在教师素质规划中应格外重视。

(本文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管理权研究”[2015MZD048]阶段性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15AKS015]阶段性成果)

(作者: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