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谱史诗  钢铁意志铸丰碑(2)

理想信念谱史诗 钢铁意志铸丰碑(2)

翻雪山 革命理想高于天

1935年5月29日晚,中共中央在四川泸定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避开人烟稠密地区,向北走雪山一线。4月至7月,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分别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玉龙雪山等多座雪山。这些雪山海拔大多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人迹罕至,气候变化无常。其中,夹金山更是被当地老百姓称作“神山”,他们告诉红军只有神仙才能翻越。红军战士多来自气候炎热的南方地区,数月行军,粮食不足,衣着单薄,许多战士一不留神就永远倒在了雪山上。红军战士凭借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舟共济,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一次次征服了高山雪岭。

【哑巴排长】红军在翻越雪山途中,一位因伤致残的排长负责团给养队工作。为了给雪山上部队送粮,他背着100多斤粮食,顶风冒雪向山上进发,可数日不见归队。战友们焦急地上山寻找,在半山腰发现了“哑巴排长”,他趴在雪地上,沉重的粮食压在身上,右手使劲地向前伸出,手指深深地抠在冰雪里,身体保持着向上爬行的姿势,怀里还揣着两个没舍得吃的山芋……

三大主力会师 长征取得伟大胜利

1935年9月16日,红25军与刘志丹率领的西北红军在陕西延川永坪镇胜利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1935年11月初,中共中央率领陕甘支队与红十五军团在陕西甘泉会师,恢复了红一方面军番号。

1936年7月初,红二、红六军团先后到达四川甘孜,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会师后,红二、红六军团与红32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

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隆德西北的将台堡(今属宁夏西吉)会师。以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为标志,长征全部胜利结束。

陕甘宁苏区 中国革命新中心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红军在陕甘边和陕北两个地区创建了红色根据地。经过艰苦斗争,逐渐形成了陕甘苏区。至1935年夏,已在20余县建立了革命政权,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硕果仅存”的一块根据地。

党中央到达陕北后,于1936年2月至7月,命令红一方面军先后发起东征和西征战役,开辟了纵横400余里的新根据地,形成了陕甘宁苏区,为红军主力会师创造了有利条件。陕甘宁苏区最终成为全民族抗日救亡策源地和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诞生】红军抵达陕北后,引起了老百姓的恐慌和敌视,可仅仅数月之后,当地人民就将这支军队亲切地称呼为“咱们的军队”,其中奥秘就在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中。1935年9月红25军抵达陕北后与西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连续取得了几次胜利,补充了大批俘虏和新兵,为了严肃军纪,政治部秘书长程坦将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编写成歌词,并且将歌词填入原来鄂豫皖苏区民歌的曲调中。由于歌词浅显,曲调简单,这首歌很快在各部队传唱开来,对加强部队纪律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突破腊子口 走上抗日最前线

1935年9月,党中央率陕甘支队由俄界出发北上,17日到达岷山脚下的腊子口。腊子口是岷山山脉的一个重要隘口,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门户。对红军来说,腊子口再险也要攻下来,否则就得重回草地去。敌军凭险构筑工事,红军强攻无果,遂兵分两路,一路组织敢死队夜袭夺取木桥,一路攀崖登壁绕道敌侧,攻占了长征中的最后一个天险,抵达甘肃哈达铺镇,彻底走出了雪山、草地。

【“感谢国民党报纸”】中共中央进驻哈达铺后,毛泽东在镇上的义和昌药铺一住下,便派出人员去找“精神食粮”,镇上邮局还真的有一些旧报纸,如《大公报》《晋西日报》等,正是通过这些报纸,毛泽东证实了对红军命运至关重要的讯息——陕甘还有红军和根据地。于是,毛泽东和党中央做出了把长征落脚点放到陕北,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和领导推动全民族抗战的重大战略决策。22日下午,在团以上干部会议上,毛泽东动情地说:“感谢国民党报纸,为我们提供了陕北红军比较详细的消息。那里不但有刘志丹的红军,还有徐海东的红军……那里就是我们的目的地,那里就是我们抗日的前进阵地。”

过草地 野菜充饥志越坚

1935年8月21日,红军开始过草地。行军队左右两路,平行前进。红军走过的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南北绵延200公里,东西最宽处100公里,面积约1.52万平方公里,自然环境极为恶劣。

由于松潘草地荒无人烟,补给困难,许多战士草地没过一半就吃完了干粮,只能靠吃野菜、草根甚至皮带充饥。在5至7天的第一次草地行军中,饥饿、疾病、烂沼、瘴气夺去了许多战士的生命。面对极端困难的处境,红军官兵同甘共苦,以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从死神的威胁下夺路而出。

【大铜锅的故事】红3军某连炊事班有9名炊事员,班长姓钱。过草地前,为了保证全连同志有热水用,钱班长坚持带上几十斤重的大铜锅。一天早上,一位炊事员刚挑起大铜锅,身子一歪就倒下了。另一位炊事员跳起来继续赶路,第二天中午烧姜汤给大家喝,水刚烧开,他就一头倒在泥水里牺牲了。第四天半夜,钱班长突然想喝水,大铜锅里一滴水也没有,他守着空锅一直坐在篝火前。天亮后大家发现钱班长已经牺牲。就这样,炊事班的同志先后牺牲在草地里,铜锅最后背在了司务长的肩上。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