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以周礼文化涵养核心价值观

宝鸡:以周礼文化涵养核心价值观

三千年前,发祥于宝鸡的周礼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和基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三千年后,与周礼文化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今时代的价值圭臬,更加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品质和精神气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市委书记钱引安就深化“中国礼仪文化之乡”创建活动在岐山县调研时指出,周礼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取向、行为道德规范等方面一脉相承,要找准周礼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结合点,挖掘内涵,创新载体,凝聚力量,精心打造精神家园,提升文化软实力,助推经济大发展。

今年以来,宝鸡市大力传承弘扬周礼文化,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深受周礼沐浴和熏陶的宝鸡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全社会形成讲礼仪、懂规矩、守纪律的良好氛围。

挖掘周礼的精神内涵

诗经有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周人在宝鸡发迹,周礼在宝鸡起源,这是历史给宝鸡最绚烂、最珍贵的文化馈赠。孔子对周礼倍加推崇,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意思是:“周礼是在借鉴夏、商二代制度基础上建立的,丰富而完备!我遵从周礼。”周礼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曙光,照耀中华大地长达三千年之久。

近年来,周礼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其文化内涵引发了国内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和探讨。国学大师文怀沙阐释道:“周人灭商后,周公制礼作乐开启周代文化之盛。所谓礼乐教化,就是礼主外以导其志、乐主内以和其性。‘周崇文德’的精神内涵,经儒家的大力提倡成为民族心理的一部分。”发掘周礼文化的精神内涵,就能把准民族心理的历史脉络,从而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

今年以来,宝鸡市委、市政府多次就传承弘扬周礼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召开研讨会,与会的社会各界人士认为,周礼文化蕴含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基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沿着周礼文化的“河流”,溯源而上,寻根问底,充分发挥其对培育家国情怀、建设和谐社会、激励求真向善、倡导建功立业等方面的文化引领功能,从而产生思想共鸣和文化共识。

周礼文化如春风化雨,一方面强调培育人内在的精神秩序,另一方面注重建立人外在的行为规范。而发掘周礼文化的精神内涵,则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探索周礼的时代价值

西周王朝建立之初,整个国家刚刚经历了战火洗礼,制度混乱、民心不稳,整个社会亟须一个可以遵循和依靠的道德规范和法治标准。所以周公吸取了商人亡国的教训和周人兴邦的经验,认为要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从培养民众良好的思想道德入手,于是而制礼作乐,建立了一套上行下效的治国之道。周礼文化一方面要求统治者明德尚礼、廉洁守法,另一方面要求国人尊礼仪、重道义、守规矩、讲诚信、知廉耻、崇孝道,稳固西周基业数百年,影响中华文明数千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虽然是一个古老的邦国,但因为有变革维新的精神,因而得以不断发展前进。对待周礼文化,也要探索其时代价值,用新的视 角去审视,用新的观点去解读,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清泉活水。

钱引安指出,探索周礼的时代价值,就是要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找准周礼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点。周礼文化中,求真务实作风和改革创新精神,有助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的建设;周礼文化中,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勇于担当的精神,有助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的构建;周礼文化中,忧乐天下的爱国情怀和仁爱友善的美德诉求,有助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品德的形成。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今天我们倡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皆可从周礼文化中寻其根脉、获其佐证、得其精髓、受其滋养。探索周礼文化的时代价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自我、增强自信,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