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火种上路 怀着初心前行 (2)

带着火种上路 怀着初心前行 (2)

摘要:湘江之战关系着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红军在此与敌人苦战五昼夜,付出了极大牺牲。出发时中央主力红军8.6万人,抢渡湘江伤亡惨重,锐减为3万余人。毛泽东同志以“山”为题,三首小令映射了经历湘江恶战后的勇气和信心。

 红旗漫卷西风 何时缚住苍龙

——从中国大地和亿万百姓中走出的光荣胜利之路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月,翻越六盘山后,毛泽东同志以这首《清平乐·六盘山》抒发决战到底的信念和决心。

一年后的1936年10月,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会师陕北,蒋介石喟然长叹:“六载含辛,未竟全功。”

在《西行漫记》的首篇,斯诺写道:“红军没有任何大工业基地,没有大炮,没有毒气,没有飞机,没有金钱,也没有南京在同他们作战时能利用的现代技术,他们是怎样生存下来并扩大了自己的队伍的呢?”

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问: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取得胜利?

中国道路究竟是怎样的一条路?

回望80多年的风霜雨雪,走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这条道路蕴含的丰富内涵已成为绵延至今的精神纽带。

——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就是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筑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坚实的思想根基。

四渡赤水出奇兵,恢宏史诗中最绚丽的篇章。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红军转战川黔边境遇到严酷的自然环境,灵活多变的战术,让敌人防不胜防。

在红军连克桐梓、娄山关,重新占领遵义,一举消灭了敌人两个师又8个团后,蒋介石哀叹,这是“国军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

老红军王道金在回忆三渡、四渡的情形时说:“当时蒋介石调重兵围攻遵义,我们不等他的包围形成,就从茅台镇这个地方渡过赤水,往四川方向去了,让他们扑了个空。那时,我们接到上级命令,大张旗鼓喊口号、写标语,要从四川渡过长江去,后面才知道这是迷惑敌人的。等蒋介石把部队调到四川后,我们又悄悄返回贵州……”

从战争学习战争,坚持实践第一性。

这样的思想早在毛泽东同志1930年所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就已经出现:“我们三年来从斗争中所得的战术,真是和古今中外的战术都不同”。

“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长征途中,红军在云、贵、川省境转战数月、去向屡更,而能在敌群中穿梭自如,攻防易手,并最终成功渡金沙江北上,跳出数十万敌军的包围圈,这条制胜之路充分证明: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它蕴含着党和红军乃至整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智慧哲理。

走过80年的风雨征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从真理标准大讨论带来的振聋发聩到习近平总书记“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蕴含的道路哲学,历史雄辩地证明:走自己的路,才能迎来柳暗花明;走自己的路,才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就是要同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在万里长征第一渡的于都河畔,老红军钟明回忆:白天,敌人的飞机找到目标就会投炸弹,一般是晚上行军。当时河面上工兵和于都城里的老表用木船搭起了浮桥,桥上铺的都是老表家捐的床板、门板甚至老人寿棺,一切可用的木板都捐献出来……

1934年,在于都县城群众的帮助下,工兵们在60里长的于都河段架起了5座横跨400多米宽的水面浮桥,保障了数万名红军安然渡河,“红军与百姓,就是鱼儿和水”。

“红军来临,百姓欢迎,打倒土豪,骇死劣绅,行土地法,穷人把田分”“太阳出来暖洋洋,红军来了不纳粮,又分钱来又分米,穷人有了救命王”……这些脍炙人口的红军歌谣表达了普通百姓对红军的拥护与热爱。

整个长征途中,仅给红军带路的向导就有近三千人,而为红军筹款筹粮、烧水运饭、传递消息、掩护伤员的人民群众何止千万。

战争的伟力最深厚的根源,在于民众之中,真正的铜墙铁壁就是群众,这是被历史证明的事实,也是被事实证明的历史。

——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就是要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拥有最深厚的文化土壤。

两千五百年前,孙子就睿智地指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以弱敌强者要在敌之重重围堵的夹缝中求得生存并不断发展壮大,更要善于运用“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的奇兵神谋。这些传统文化的丰富智慧在长征中得到充分运用。

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既讲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又讲中国传统的知行观;在《矛盾论》中,既讲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又讲中国传统“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变易论,无不彰显着“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哲学思想。

穿过80年的历史烟云,这条用鲜血谱写的胜利之路深刻地启迪着今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