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模式,探索“一带一路”参与形式,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再造一个海外新国机”的目标,还需要在原来的商业模式、产业结构等方面实现转型突破。一是推动传统工程承包业务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优势,以“工程承包+融资+运营”等方式积极开展合作,继续探索建设—经营—转让(BOT)、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带动中国装备“走出去”。二是积极稳妥地开展制造业、农业、工程服务业领域的海外直接投资。近年来,国机集团所属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收购法国麦克考米克公司,完善了国产大马力拖拉机动力换挡技术,提高了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所属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收购加拿大普康公司,直接进入加拿大采矿领域和工程承包市场。三是加强与具有高端装备制造优势的发达国家企业合作,分散风险,实现合作共赢。四是加强本土化经营。与所在国政府和企业展开合作,灵活采取投资、工程建设等多种方式,强化本土化经营,带动当地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五是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除传统政策性银行“两优”贷款等融资渠道外,还积极争取银团贷款、丝路基金、各种双边基金、国外投资基金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相应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从而撬动市场和推动项目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落实,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国机集团将注重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处理好长远战略与短期利益的关系。“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实,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型基础建设项目本身具有建设期长、回报期长的特点,而且“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有的国家政治局势不稳、安全问题频发。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一些项目具有很高的战略意义,但经济效益较低甚至出现亏损。对于这样的项目,必须结合国家、企业和项目所在国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各方均能接受的方案,协同处理好长远战略利益和短期经济效益的关系。
二是处理好经济转型升级与企业对外合作模式变化的关系。我国经济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从粗放到集约,从低端到高端的转变。这是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企业对外合作模式的变化应以转型升级为指针。比如,工程承包类企业对外合作正在从传统的以设计—采购—施工模式(EPC)为主的承包工程,逐步向带资承包、投资运营等新型合作模式转变。采用这些新型合作模式时,应着眼于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从微笑曲线底部向两端延伸,有利于积极推进包括产品、技术、标准、服务、品牌在内的全产业链输出,有助于提升我国国家形象,提高国际影响力。
三是处理好与项目所在国、欧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一带一路”建设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战略如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等发生碰撞与交融。对待这些区域战略的交叠,重要的是要摒弃零和思维观念,最大限度寻找彼此的共同利益,以开放、包容的胸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创新思路,创新模式,可以探索与相关项目所在国、欧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组成联合体,共同进行区域经济开发,争取实现多方共赢。
(作者: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