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关于脱贫攻坚问题。与会专家一致表示,全体贫困人口脱贫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必须坚持精准发力、精准施策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有专家提出,中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一是强烈的政治意愿是这条道路的大前提,摆脱贫困是党对全体人民作出的庄严政治承诺,党的领导与政府主导相结合、统筹市场、社会各方合力的大扶贫格局是政治优势的充分体现;二是持续稳定经济增长是这条道路的物质基础,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大量贫困人口参与工业化或非农产业,融入现代经济或城市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收入水平,大大改善生活水平;三是纳入国家规划是这条道路的制度保障,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把扶贫脱贫列入国家规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开展;四是消除各类贫困是这条道路的关键,在扶贫实践中,不仅提供社会保障和卫生、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还通过知识扶贫、就业扶贫、创业扶贫等方式,提高贫困人口发展能力,扩大发展机会,最终实现长远减贫、根本性减贫。
有专家认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检验全面小康成色的标志性指标。当前,解决农村减贫问题,必须从涓滴效应、包容性增长和政府主导的专项扶贫规划三个方面着力。从涓滴效应看,我国经济持续30多年的快速增长让大多数人受益,并摆脱贫困;从包容性增长看,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帮助边远地区和农村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从政府主导的专项扶贫规划看,国家拿出专项资金,瞄准贫困线以下的农村人口,取得了明显的减贫效果。
有专家提出,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一要坚持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落实脱贫攻坚责任;二要发挥基层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突出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要完善脱贫攻坚政策工作体系,对贫困群众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出台特惠扶持政策,丰富完善中央和地方“1+N”政策体系。加大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确保各项政策有效落实落地;四要凝聚脱贫攻坚合力,提高东西部扶贫协作水平,加强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推进军队和武警部队帮扶,开展多党合作脱贫攻坚行动,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形成全社会合力。
有专家认为,必须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在“扶持谁”上,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在“谁来扶”上,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在“怎么扶”上,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和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五个一批”工程;在“如何退”上,加快建立反映客观实际的贫困县、贫困户退出机制,努力做到精准脱贫。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