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铁军”七十四军是如何炼成的?

“抗日铁军”七十四军是如何炼成的?

国民党七十四军从1937年9月组建到1946年3月更番号为整编七十四师,共经历了四任军长(师长),均为一时的风云人物。他们分别是首任军长、黄埔一期生俞济时,二任军长、黄埔三期生王耀武,三任军长施中诚,四任军长(师长)、黄埔四期生张灵甫。

四任军长中,以七十四军创建者之一、该军抗日战绩的主要缔造者王耀武与七十四军终结者张灵甫两人的名头最响,而这两人最终灰头土脸退出历史舞台,都与中共常胜将军粟裕有关。

让七十四军登上荣誉巅峰的是抗日名将王耀武。

他于1904年出生于山东泰安,比最后一任军长(师长)张灵甫尚小一岁。1924年11月,他借来路费前往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以其精明强干、睿智冷静逐渐成为蒋介石倚为干城的爱将和黄埔系出类拔萃的骨干,是黄埔学生中第一个出任方面军司令官和省政府主席的人。

王耀武的成就与官阶都超过诸多黄埔一期、二期学兄,国民党军中有“三李不如一王”之说,即同为山东人的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这三个黄埔一期生,都不如王耀武这个黄埔三期的同乡小弟。

王耀武还赢得了对手的赞誉,被中共名将粟裕称为“蒋军中指挥较有才干者”。粟裕处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之地,一生打败、击毙与俘获的黄埔嫡系将领众多,能让他颔首称赞的仅有两人,一个是王耀武,另一位则是非黄埔军校出身的黄埔系骨干——“老虎仔”薛岳。

王耀武能在国民党军中出将入相首屈一指,基于两项超常本领。

第一,擅长人际关系

进入黄埔军校前,他当过上海店铺小伙计,即小说中常见的“店小二”,可谓长袖善舞,很会来事。他与何应钦、刘峙等黄埔老师和长官的关系都不错,很快便升任为连长。

经过北伐、中原大战,1930年9月王耀武已顺利地当上了团长,军衔为上校,与黄埔一期的杜聿明出任团长的时间相差无几。也就是说,他虽然投身黄埔较晚,未能幸运地考入机遇更多的一期,但官衔却迎头赶上了一期的许多学兄们,为后来的出将入相打下了基础。

第二,很会打仗

1933年6月,王耀武率部“围剿”江西苏区的红军,对阵的是黄埔四期的林彪和他的红一军团——江西红军的第一主力。当林彪包围宜黄时,王耀武献计固守待援成功,受到蒋介石的当面接见,升任为补充一旅旅长,军衔为少将,开始独当一面的军旅生涯。

随后,他率部“围剿”方志敏与黄埔一期师兄刘畴西的红十军团,在皖南谭家桥再获大捷,红军名将、红十九师长寻淮洲殉职。方志敏、刘畴西随后在怀玉山被捕,殉职于南昌。

时为红十军团参谋长的粟裕,率领八百人左右的残部突出重围,这八百余人后来成为新四军、华东野战军的来源之一。

这是粟裕与王耀武第一次交手,但他尚无战役指挥权,刘畴西又过于自负,在如何使用主攻部队上,拒绝了粟裕提出的以十九师(前身为红七军团)负责主攻的建议,最终遭到惨败。

谭家桥战斗是粟裕唯一承认的败仗。多年后他重返谭家桥,对陪同的人说:“我一生基本上打的都是胜仗,就是在这里打了败仗!”

不久,补充第一旅被国民党军政部扩编为五十一师,王耀武也因功晋升为师长。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王耀武的军事才干得到更为充分的展现。

这年8月,日军三十余万人大举进攻上海,蒋介石调集七十五个师和九个旅共七十五万余人迎战,即空前惨烈的“八一三”淞沪会战。

王耀武的五十一师也是奉调参战的主力部队之一,任务是坚守吴淞口附近以罗店为中心的阵地,阻止日军从海上登陆,打破其从川沙登陆经罗店直趋嘉定,切断京沪线的企图。

淞沪会战打了整整三个月,虽然最终以中国军队的失利撤退而告终,但王耀武在战役中表现不俗。

他率领所部多次击退日军的海陆空协同进攻,其间还运用夜战战法主动出击,先后击毙日军联队长竹田和炮兵联队长莫森,受到总部的通报表扬,上海《申报》《大公报》等报纸都报道了五十一师的战绩,王耀武一时成为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

战后的9月1日,五十一师与俞济时的五十八师在浙江正式合编为七十四军,军长为原五十八师师长俞济时,王耀武也成为七十四军的主要创建者之一。

1937年12月,七十四军又奉命参加南京保卫战。王耀武率五十一师负责淳化镇、牛首山一带的防御,拼死血战,多次击退日军进攻。但这一战役因日军过于强大,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又指挥失误等原因,仅进行六天便告结束,中国军队被迫撤退。

王耀武率五十一师负责殿后,经奋勇力战,虽损伤过半,但最终安然撤至长江南岸的浦口整补。

1938年7月,王耀武率部随七十四军参加江西的万家岭会战,毙伤日军四千人,七十四军一战成名。战后,王耀武被蒋介石擢升为七十四军副军长(仍兼五十一师师长),一年后又升为军长,成为最早担任军长的黄埔三期学生之一。

随后,王耀武的抗日战绩精彩不断,七十四军也成为全国对日作战唯一一支几乎没有败绩的军队。

1939年9月,王耀武率七十四军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他运用反包围的战术,成功收复高安城。

1941年春,王耀武率七十四军参加了江西上高会战,与其他中国部队一道歼灭日军数千人。为此,七十四军赢得了“抗日铁军”的称号,被蒋介石授予飞虎旗。战后,七十四军作为首批五个军之一换装苏式装备,开始成为五大主力之一。

1942年到1943年,王耀武率七十四军先后参加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屡战皆胜,鲜有败绩。

1944年1月,深受蒋介石赏识的王耀武被升任为二十四集团军司令,由施中诚接任七十四军军长(下辖周志道的五十一师、李琰的五十七师、蔡仁杰的五十八师)。但七十四军依然归王耀武节制,与七十三军、七十九军、一〇〇军一道隶属二十四集团军。

1944年12月,蒋介石又破格提升王耀武为第四方面军总司令,仍然节制、指挥七十四军。

第四方面军是当时的四个方面军之一,直属陆军总司令部。王耀武的官衔已远远超过许多黄埔一期、二期学生,升任较快的黄埔一期生关麟征也仅为第一方面军副总司令,许多黄埔学兄成为他的部下。

1945年5月,晋升中将不久的王耀武指挥施中诚的七十四军、胡琏的十八军等主力共约三十万人,一举歼灭日寇两万余人,创造了湘西雪峰山大捷,成为他一生最为辉煌的时期。

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1月,王耀武被调任第二绥靖区司令官,不久兼任国民党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他才与七十四军完全分开。这年春,七十四军调防南京,成为拱卫首都的“御林军”,军长施中诚兼任南京警备司令。

可以说,七十四军的辉煌与“抗日铁军”的雅号主要由王耀武创造,换言之,能与七十四军画等号的人只能是王耀武,王耀武则是当之无愧的抗日名将。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