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史诗 人间奇迹

英雄史诗 人间奇迹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摘要:在长征中,遵义会议是极为重要的,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遵义会议召开之前还有一系列的会议,比如说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

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家都知道,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在上海诞生以后,长时期没有自己的军队。什么时候党才有了自己独立领导的军队呢?是在大革命时期,党觉得武装斗争很重要,这才开始组建军队。“铁甲车队”的全称为“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成立于1924年11月,也是大家所熟悉的叶挺独立团的前身。这是很小的一只武装力量,那么什么时候开始武装力量的规模开始扩大呢?是大革命失败以后。大革命失败以后,党开始独立地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所谓工农革命军,其实就是指参加人民武装的都是工人和农民,也包括当时受革命影响的国民革命军的一些部队。

毛泽东上井冈山以后,打出来的旗号叫工农革命军,也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前身,直到朱毛会师以后,才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的正式名称定为中国工农红军。

到了抗战时期,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就改变了名称,分别为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工农红军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和组建的人民武装。这个人民武装建立起来以后,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了十几块根据地。

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调集了100万的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革命根据地”的名称也有发展过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叫做革命根据地,包括井冈山、中央苏区、湘赣根据地、鄂豫皖根据地等。在抗日战争时期,就不叫革命根据地了,而是叫抗日根据地。红军长征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我们党领导的各个根据地的主力红军进行的战略转移的总称。我们经常讲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但实际上这是指的中央苏区出发的红一方面军。红军共有四支部队进行了长征,分别是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但是这四支部队出发的地方不一样。中央红军是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的,也就是瑞金、于都。但是也有部队是从福建长汀出发,还有的是从福建建宁出发的,因为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的是五个军团: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红五军团、红八军团和红九军团,所以他们的出发地是不一样的,只不过有一个最终的集结地,都要过于都河,从东往西走。当时想的就是要去湘西,和红二、六军团汇合。在其他的根据地,比如红25军是1934年的11月从河南罗山的何家冲出发,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是1935年才出发的,红四方面军也是1935年出发的。所以,关于这个红军长征的基本概念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保存了红军的力量。

红军长征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北上抗日。1931年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共产党提出北上抗日的方针。1934年红一方面军出发之前,就曾派出寻淮洲、乐少华和粟裕率领红七军团先行北上,这支队伍被称为抗日先遣队。但是这支队伍在闽浙赣边区和方志敏领导的红军会合以后,出师不利,最后基本上是全军覆没,除了粟裕率领一部分人突围出来以外,像方志敏就是在怀玉山被国民党抓捕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实际上起了两个作用:一是宣传共产党的北上抗日方针,二是分散了敌人的注意力,帮助主力红军转移。

一、红军长征的背景

红军为什么要长征?毕竟根据地是好不容易创建起来的。以中央苏区为例。井冈山正好是江西和湖南的边界地区。朱毛红军在井冈山待了一年多以后,国民党调集了两个省的军队对红军进行“围剿”,这在种危急的情况下,加上山上出产粮食有限,随着部队人数的增加,吃饭成了问题,怎么办?为了解决经济上的困难,干脆下山,来个“围魏救赵”,打开一个新局面,把围攻井冈山的部队引开,这样就决定由彭德怀领导进行了平江起义。彭德怀的部队留守井冈山,朱德和毛泽东率领红军其他部队下山,到了赣南、闽西一带进行游击活动。结果下山后发现空间还很大,虽然吃尽了苦头,最后居然以赣南、闽西根据地为基础,扩展到了粤北,最终形成了现在所说的中央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用游击战的战术方法,也就是非常著名的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打退了国民党一次次“围剿”,取得了前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这个时候共产党还属于幼年时期。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二大的时候通过了一个决议,确认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国际环境。1919年,列宁在莫斯科创建了共产国际。这个共产国际实际上是世界共产党,而共产党就是吸纳各个被压迫的民族、被压迫人民参加到这个行列里来。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列宁创建的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要是没有共产国际的帮助,没有共产国际组织的支持帮助,中国共产党前进的道路会更为艰辛。

2016年7月4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常设展览馆建成仪式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就会址常设展览馆建成致贺辞。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我们党的会议为什么会在莫斯科召开?大革命失败以后,国内一片白色恐怖,甚至找不到一个地方来开全国代表大会,因此,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大会在莫斯科秘密召开。

也正是因为有共产国际的存在,王明在1931年1月的六届四中全会上夺取了中央领导权,至1934年间,在党内推行了一条以教条主义、媚苏亲苏为特征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这也是为什么到了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会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他们提出一个说法,就是“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那么,教条主义究竟是什么呢?第一,把马克思、列宁的原著照搬过来,也不管它是否符合中国实情;第二,把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教条化,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执行。那么,什么叫“左”倾?什么叫右倾?实际上就是指主观和客观结合的程度。如果是主观和客观密切结合、实事求是,那就会取得工作上的成绩,革命就会取得胜利。但是如果主观和客观不吻合,当主观认识超越了客观条件,就是“左”倾;当主观认识落后于客观实际,就是右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最典型的犯了右倾主义错误的就是陈独秀。他并不是一当上书记就右倾了,而是在大革命失败的最后关头,他的思想开始右倾、保守。当然,右倾、保守思想的出现也是有一个复杂的背景的。共产国际认为,国共合作不能够破裂,因此要注意遏制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不能让他们再发展下去。这个就是我们后来经常说的陈独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大革命失败以后,31万多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害,城墙的墙头上挂的全是共产党的人头,那些叛徒就站在墙头上指认,真的可以说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网一个”。有着这种血海深仇,“左”倾冒险主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出来的。不管条件是否成熟,都要进行起义,包括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湘南起义等,大大小小的起义数百次,但绝大多数都失败了。为什么会失败?因为条件还不成熟,还没有武装力量。革命形势发展起来之后,“立三路线”就被提出来了,实际上也是“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让所有的红军都去攻打大城市,结果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也是为什么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而不再学习苏联的城市中心论了。

当时中国的很多领导同志都十分年轻,比如博古。他率领长征部队出发的时候只有28岁,确实没什么经验。

1931年,王明从国内撤离之后,委托当时的任团中央书记的博古来临时负责工作。而博古也是贯彻王明制定的六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果到1933年,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就被迫从上海撤到中央苏区。在此之前,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红军取得了前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又打破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当时毛主席已被撤销红军总政委的职务,而李德等人尚未来得及直接掌控军事指挥权,所以第四次反“围剿”主要是靠朱德和周恩来来领导的。

为什么一直在批评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呢?蒋介石一心想要先把红军消灭了之后才去抵抗日本,否则日本怎么会那么嚣张?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3年进攻华北,1935年的“华北事变”,日本开始将魔爪伸到华北地区来了。为什么1935年北平会爆发“一二·九运动”?这就和当时日本不断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有关。当时中国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但是国民党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共产党穷追不舍。中央红军为什么进行长征?就是因为中央革命根据地越打越小。如果按照毛泽东他们提出来的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办法,第五次反“围剿”也不是不可以打赢的。但是这个时候是由李德来指挥的,一切都听他的。为什么彭德怀愤恨地骂李德“崽卖爷田不心痛”,就是说你不知道我们的红色江山、我们的中央根据地是怎么打出来的,你在那瞎指挥,拿着地图在那画,然后部队就去实行。怎么实行呢?就是要把国民党军“御敌于国门之外”,不准他们打进根据地。过去我们反“围剿”都是诱敌深入,把敌人引到我们有群众基础、我们所熟悉的地理环境中,打伏击战、牵连战、运动战。但是现在,全是打阵地战、正规战。可是红军的装备可以和国民党从德国买来的飞机、大炮相比吗?是根本抵挡不住的。虽然红军指战员们也是浴血奋战,但是根据地越打越小。1934年5月,博古等人觉得可能守不住根据地了,就问共产国际,是否可以暂时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把部队主力撤退到别的地方。共产国际也是很不忍心,所以说原则上不反对,但是你们还是尽最大的努力。最后一直坚守到1934年10月,实在没有办法了,才被迫长征。这就是红军长征的一个主要背景。

二、红军长征的主要过程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这是第一支出发的长征队伍。第二支出发的队伍是红二十五军。第三支部队是红四方面军,从1935年3月强渡嘉陵江开始长征。1935年11月,红二、红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我们所说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实际上只是指的红一方面军。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历时371天,走了一年多的时间,最终到达陕北,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就结束了。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是从河南经湖北、甘肃到达陕西,和刘志丹、谢子长率领的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会师,行程近万里。红二、红六军团从湖南出发,走了两万里。红四方面军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出发,强渡嘉陵江,走了一万里。所以真正算起来,整个红军长征的四支部队一共走了六万五千里。有人曾经对二万五千里提出过置疑。因为按照红一军团直属队的长征日记中所列出的地点来看,将每一天的里程相加是一万八千里。但是,红军长征是甬道式前进的,中间是中央纵队,主力红军在旁边,就是为了保护中央纵队里的老弱病残,包括从中央根据地运出来的辎重、印钞机、X光机机器等,所以中央纵队直属队走得相对来讲要少一些。

跟据红九军团司令部林伟(开国少将)的日记,红九军团的作战部队走了三万多里。所以,毛主席所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有确实根据的,我们现在依然沿用红一方面军走了二万五千里的说法。

那么,各部队是什么时候结束长征的呢?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的时间是1935年10月,但是,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加红二十五军会合才算是红军长征结束。1936年的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在宁夏的将台堡会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标志着三大主力会师。

长征期间红军经历的艰难险阻大家是非常熟悉的。毛主席在1935年写成《七律·长征》中就讲得非常好。“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里的“万水千山”只是形容词,仅仅是红一方面军跨越的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是五座,而红四方面军翻越的雪山是十一座,红二方面军翻越的雪山是八座。这些雪山,每一座都有名字,都是青藏高原上终年积雪不化、人迹罕至的地方。

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的地方叫懋功,也就是现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小金县。我们曾经沿着当年红军走的鸡窝沟走,不是真的去爬最高的山,而是从垭口爬过去,也是非常艰难的,因为那儿的空气特别稀薄。当时红军走到夹金山底下的时候已经是1935年的春天了,一路走过来是多么的艰难,多么的疲惫。为什么我们把过雪山草地当成长征的一个代名词,因为那是自然环境最恶劣的地方。

但是,在红军长征中,打得最大的一场恶仗,不是对抗恶劣的自然环境,而是血战湘江。

血战湘江

血战湘江发生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全州、灌阳、兴安地区。过去广西省的省会在桂林,是白崇禧的“老窝子”。红军到了这里之后,白崇禧本来是给红军让了路的,但是蒋介石严令必须要严防死堵,所以没办法,白崇禧就把部队从桂林调到湘江边上,去堵红军。

红军出发的时候是八万多人,到湘江边上时,已经突破了三道封锁线。湘江战役历时五天五夜,打得非常惨烈。2014年,习近平同志在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时所讲的“断肠明志”的陈树湘师长,就是红五军团34师的师长,负责掩护红军渡江。

湘江战役的五昼夜打得有惨烈呢?据回忆录记载,当时遍地是尸首,湘江上浮着的全是红军的遗体,整个湘江都被血染红了,所以当地有“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

湘江战役可以说是长征途中损失最大的一仗,红军损兵过半,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当时我们党跟陈济棠有过一个谈判,就是红军在过第一道封锁线的时候,他睁一眼闭一眼。虽然蒋介石下了命令,调集所有的地方军、中央军,全都要围追堵截,但是他也可以给红军让开一个“口子”,让红军过去。

那么,为什么到遵义会议的时候要撤换李德和博古,要撤销他们的军事指挥权?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不完全是湘江之战。

“五岭逶迤”中所说的“五岭”,实际上是广东广西的一个分界线。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中有“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如果大家有机会到了川滇黔地区,去看看乌蒙山,底下是深沟峡谷,自然条件极其恶劣。

遵义会议

在长征中,遵义会议是极为重要的,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遵义会议召开之前还有一系列的会议,比如说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通道转兵实际上就是毛泽东建议不要去湘西和红二、六军团会师,因为国民党已经摆好了一个“口袋”,三万多红军“钻”进去,绝对是全军覆没。因此毛泽东力主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通道会议是在湖南开的,召开黎平会议的时候到了贵州,通过正式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转兵,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之后就开始突破乌江,智取遵义。

到了遵义以后,最紧迫的就是军事指挥权的问题。在遵义会议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决议,就是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因为他们的理论完全是教条主义的,完全是生搬硬套的,会议增补毛泽东为政治局委员。张闻天和王稼祥对毛泽东确立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起了非常核心的作用。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的时候,选举中央委员,王稼祥落选了。毛主席专门做了一次讲话,讲了王稼祥同志是作出过重要贡献的。特别是在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上,他支持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批判了李德、博古的教条主义军事路线。而且他在中央根据地的时候,有一次负了重伤,肚子上打了一个大洞,肠子都溃烂了,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居然活了下来,也是很了不起的一个传奇人物。长征中,王稼祥在担架上,与张闻天、毛泽东有了共识。所以召开遵义会议的时候,张闻天、王稼祥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让毛泽东回到军事岗位上来。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