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佳:中国经济有稳中求进求好的底气

崔文佳:中国经济有稳中求进求好的底气

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稳中求进”更多是一种不急不躁、冷静理智,步步为营、久久为功的状态。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从这样的意义上说,中国经济“进中求好”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上想办法。沿着调结构、转方式的路子走下去,或许途中会经历山重水复,但我们终将迎来柳暗花明。

作为来年经济工作的“定盘星”与“指南针”,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备受瞩目。对于今年的会议,舆论关注的一大焦点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论断——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围绕于此,会议在“怎么看”上廓清迷雾、凝聚共识,在“怎么干”上明确任务、激发干劲,为我们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研判经济形势、谋划未来发展,要善用历史眼光,坚持短、中、长期结合。党中央为明年经济工作定下“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并包含着“进中求好”的目标要求,彰显着我们党一贯的实事求是作风。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个人也好,企业也好,只有在一个可预期的环境中,才会去从事创新和创造活动。但稳住是为了发展,发展还要优质。守住“稳”这个大前提,接下来便要力争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进而力求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目前,我们“稳”有信心底气,“进”有亮点优势,待到新动力、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从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实现质的飞跃,“好”也就顺理成章了。

基础牢,全局稳;底气足,信心增。我们对中国经济企稳的自信,源自对发展形势的科学判断。今年以来,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们坚定推进各项改革,妥善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质量效益提升,经济结构继续优化。这些点点滴滴的成就为“稳”写下了鲜明有力的注解。某种意义上,“稳”更是一种底气。体量、规模如此庞大的中国经济,保持现有的发展速度,一年的GDP增量足以媲美欧洲一个中等发达国家。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为6.7%,新增城镇就业1067万人。在全球经济“亚健康”的压力之下,这是一份出色的成绩单,中国经济风景这边独好并非虚言。

稳是基础,但我们不是为稳求稳,而是要以进为目的。“稳中求进”更多是一种不急不躁、冷静理智,步步为营、久久为功的状态。当前,中国经济虽遭遇下行压力,但潜力很大,为“进”提供了无限可能。就拿“三驾马车”来说,我国目前的比较人均投资规模并不高,比如2013年人均资本形成只有1739美元,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905美元,投资空间之大可见一斑;城镇化不断带来新增消费,新消费形式和消费业态不断涌现,储蓄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种种因素奠定了消费进一步增长的基础;我国服务贸易多年来一直是逆差,这块短板一旦补齐,未来整个出口还会有可观的增幅。可见,让内需的能量充分迸发,让外需的空间不断拓展,“三驾马车”就能跑得更快更稳,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就是一种必然。

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从这样的意义上说,中国经济“进中求好”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上想办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一剂治本良方。一年多来,行业供求关系发生积极变化,政府和企业理念行为发生积极变化,这样的经济导向对国际宏观经济政策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从长远看,我们刚开了个头,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但正如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所说的,“我曾多次看到中国面临似乎难以逾越的困难,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中国拿出了解决这些困难的决心和信念,每次都能成功应对挑战。”沿着调结构、转方式的路子走下去,或许途中会经历山重水复,但我们终将迎来柳暗花明。

有句话说得好,要看日出的人必须守到拂晓。回首中国经济走过的历程,每一次转型与突破,无不得益于攻坚克难,无不功成于坚持不懈。稳中求进,进中求好,一步一个脚印的中国经济定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站在新起点上极目远眺,新的曙光已经显现,新的征程已经开启。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