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董必武长期担任哪支

长征中董必武长期担任哪支"特殊部队"的保护神?(2)

摘要:为了带好这支特殊连队,董必武在出发前仔细核对人数,检查每个人的行装,做好远征的充分准备。从瑞金出发不久,蔡畅、贺子珍等人向周恩来提出,女人有女人的特点,不便与“休养队”混杂。另外,女战士多系青年,应该与男战士一视同仁,最好单独编队。于是,中央纵队总卫生部卫生支队决定成立一支妇女队。

行军要求很急,董必武牵着马想快点赶路。当走到一处悬崖前时,那匹马大概是看到大渡河的激流而生恐惧,不敢往前走。董必武焦急地猛劲往前一拉,马被拉得突然往前一跑,董必武的手拉空,一下子滑倒在地,他和马都滚了下去。幸好,河岸的斜坡上长着许多小树,挡住了他和马下滑。后来,大家一起好不容易才把董必武和马拉上来。

接下来就是翻越终年积雪、人迹罕至的夹金山。上山前,董必武对过山可能遇到的情况作了详细了解,并做好思想动员和能做到的物质准备。在行前动员中,董必武告诉全连指战员,山上没有路,全是石头,只能一步步向上爬;而且气温很低,还可能遇到突然的暴风雪;愈往上爬空气愈稀薄,在山上千万不能停留,更不能坐下来休息,人只要一倒下就可能再也爬不起来了。他嘱咐大家要尽可能多穿衣服,还要带点辣椒汤到山上喝,以御寒。

翌日爬夹金山时,董必武与徐特立、谢觉哉每人拄着一根木棍,一步步向上爬行,实在没有力气了,就拉着马尾巴往上爬,终于到了山顶。

 认子关心至始终

在长征途中,董必武曾认下了一个干儿子,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干儿子给他写过信,有了联系,董必武曾长年接济他的生活。

这个儿子叫曾凯旋,江西吉安县官田乡人。1928年参加革命,先后在吉安西区游击队、吉安县红色独立营当战士、班长,后又调到湘赣省苏维埃保卫局工作。1933年冬,湘赣省苏维埃调派他去瑞金中央党校学习。1934年10月红军长征,身为勤务员的曾凯旋,随董必武任副校长的中央党校编入红军队伍,参加长征。

董必武长征时,他的一只脚长期溃烂,一直没有痊愈。当红军过草地时,他那只溃烂的脚再度发炎,连骑马都很困难,只能拄着拐杖在污泥草地上拖行。曾凯旋早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多次对董必武说:“校长,让我背你走吧!”董深知草地行军困难,为难地说:“你能背得动?”“能!”曾凯旋大声应了一声,蹲下身子让董必武上来。曾凯旋背起董必武,一直跟随着红军队伍行进。

背了一天又一天,一直背到第28天,终于把董必武背出了草地。但他的那只烂脚,由于没得到治疗,溃烂越来越严重,董必武疼痛难忍,一天下午竟疼得昏了过去。大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却又毫无办法,医生叹着气:“要是有吸筒吸去脓血,再敷上消炎药就不至于如此了。可现在,什么都没有啊!”

正在大家无可奈何的时候,曾凯旋听说附近有一种叫“钻地蜈蚣”的草药,他忙去拔了几株,告诉大家,这种草能消炎止痛,治疮毒有疗效。可是,董必武的脚已经溃烂化脓,不把脓排干净,草药也没法敷上去。

曾凯旋想了想,把昏迷中的董必武的烂脚抱在自己胸前,俯下身子要用嘴去吸出烂脚的脓血。一口一口,把脓血吸干净了,然后敷上“钻地蜈蚣”。大家看着曾凯旋舍己救人的壮举,热泪盈眶,非常感动。

当董必武苏醒过来,发现医生、护士一个个泪眼汪汪,不知为何。听了大家的述说后,他万分感动,一把将曾拉到怀里,心疼地说:“凯旋,你不该这样蛮干,会中毒的。你背我走了几十天,吃尽了苦头,如今又这样待我,我怎么感谢你啊!”曾说:“校长,这是我该做的事……我父亲早逝,看到你就像看到父亲一样。”董握着曾的手说:“凯旋,你就是我的儿子!”曾马上双膝一跪要磕头,董忙扶起:“起来!起来!从今以后,我们父子共同为革命事业奋斗!”就这样,董必武认曾凯旋做了干儿子。

过草地不久,曾凯旋突然病倒了,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医生们都认为没有治好的可能,他的死亡只是时间问题。董必武开始还找人用担架抬着他,后来实在是绝望了,流着眼泪把他托付给长征途中路过的一户贫困农家,无奈地留下80块银洋,委托那位好心人帮曾料理后事。

部队走后,曾凯旋竟奇迹般地渐渐康复了。病愈后他便去追赶部队,不幸被国民党军队抓住,严刑拷打之下,曾凯旋咬紧牙关,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也没有泄露党和红军的任何秘密。国民党军队只好把他押回原籍。此后,曾凯旋多次想和党组织联系,但没有任何线索。时间一长,更联系不上了。这样一来,他与党组织完全失去了联系,又重新成了一名普通的农民。

新中国成立后,曾凯旋从报纸上看到了董必武的消息,高兴极了,立即写了一封长信寄给董必武。

董必武原以为长征途中那场大病夺去了曾凯旋的生命,心里总结着个疙瘩,每当想起,既惋惜、心痛,又惆怅、思念。如今突然接到曾的来信,喜出望外,立即亲笔写了回信,要他来北京一叙“父子”之情。

曾凯旋曾当过红军的消息,这时也在吉安当地传开了。但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他当过红军的历史,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好处,反而成了所谓的“历史问题”。

这让曾凯旋有了疑虑:若去见董必武会不会给他添麻烦?自己现在的身份合适去吗?正在犹豫时又病倒了,始终没有成行。而在后来的历次“运动”和“文革”的险恶环境中,曾凯旋更是小心翼翼,生怕给董必武惹来什么麻烦。和他同样遭遇的其实还有一批人,都是在长征途中因为种种原因脱离红军回到家乡的。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一直没有得到公正的对待,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们的革命功绩终于得到了承认,他们中少数比较长寿的人,才享受到了每月几百块钱的待遇。但他并未等到这一天。

尽管未谋面,但董必武一直惦记他。到了国家经济困难那几年,每年春节前夕都要给他寄去五六百元钱过年。平时只要他在信中提到病尚未好便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二三百元寄给他治病。1962年,董必武上井冈山路过吉安,打电话到曾凯旋的家乡官田公社约他到吉安市会晤,曾凯旋又说:病重卧床,无法相见。董必武不肯死心:你不来,干脆我去。下山后驱车去探望,谁料离官田几十里就不能通车了。他想徒步走到那里去,随行人员急忙劝阻他,几十里的山路他76岁的高龄怎么能走着去?如果当时董必武向当地政府要个吉普车,也许就能去,但董一生都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怎么能为自己的私事去麻烦地方政府呢?他只得怏怏离去。

1975年春,董必武一病不起,更加思念亲人。周恩来去看望他,董必武喘息着说:“这次我可能要离开你们了!但有一个人,我想在生前见他一面。”周恩来问:“谁啊?”董说:“曾、凯、旋!”提起曾凯旋,周恩来自然知道他在长征中与董必武的“父子”关系,便安慰说:“一定想办法尽快通知曾凯旋来京。”周恩来当即用自己的名义,给曾发了加急电报。3月27日这天,曾凯旋重病在床。官田公社党委书记匆匆赶到阳陂头他家说:“董必武代主席病危,周总理邀你去北京一见。”曾凯旋一听,挣扎着坐起来,披了件衣服,踉踉跄跄就要去北京,可是身体极度虚弱的他刚一迈步便跌倒在地昏了过去。当家人把他抬在病床上,他喃喃诉说:“爸爸,你为孩儿操了许多心,我没有报答你的恩情……”4月1日下午,董必武自感行将离世,便留下遗嘱:“我死后,必须电告曾凯旋,他是我的儿子!”翌日,与世长辞。4月4日上午,曾凯旋收到国务院办公厅电话讣告,他痛不欲生地哭喊着:“爸爸……”便昏厥过去。不久,他也与世长辞了。曾凯旋走了,许是去追赶父亲董必武,告知人生旅途的艰辛,叙说父子之情……在九泉之下,他们终于见面了。

虽然长征后他们再未谋面,令人遗憾,但从这样的遗憾中我们又可以引出严肃的思考:一个有着丰功伟绩的国家领导人,一个共和国的代主席,是在多么谨慎小心地行使着自己的权力,是在内心深处只把自己当作一个共和国的普通公民。一个国家代主席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之间,写就了一段多么纯洁而又深厚的感情,可歌可赞呵!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