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锋:成语背后的故事——毛遂自荐、脱颖而出、一言九鼎(2)

摘要:成语“毛遂自荐”“脱颖而出”“一言九鼎”的典故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在平原君选备人物去楚时,自赞自荐,并以囊锥为喻,说如让自己处于囊中,早已脱颖而出。在平原君与楚王谈判时,毛遂威言并加,才华毕露,谈判得以成功,平原君因此认识了毛遂的一言有重于九鼎的能耐。后遂用“毛遂自荐”谓自我推荐,自告奋勇;用“脱颖而出”称誉才华或有才华之人,写其才华未得显露或得以施展;用“一言九鼎”形容言辞有分量,也有人用来比喻信守诺言、重信守诺。

毛遂接着说道:“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意思是说:“我今天请求把我放进囊中。如果早日把我放进囊中的话,我立刻就会像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不单单仅是露出个尖梢而已。”这就是“脱颖而出”的来由,最早写作“颖脱而出”。颖;尖子,脱颖而出指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本领全部露出。

平原君见毛遂口才和机智不逊色他人,于是答应了带毛遂一道出使楚国。一路上,那十九个人虽没有出言讥笑,但都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

毛遂与十九个人谈论,他谈锋甚胜,满腹经纶,令十九个人为之折服。到了楚国,平原君与楚考烈王商谈“合纵”盟约适宜,他反复说明“合纵”的利害关系,从早上太阳一出来就开始谈判,一直到了太阳日中当空,还没有谈出个子丑寅卯来。赵国一行人都焦灼不安,那十九个人便怂恿毛遂说:“该先生登场,能否成功,就看你的啦!”只见毛遂手握剑柄,登阶而上,他来到平原君面前说:“合纵’的利害关系,两句话就可以说明白。今天,从太阳出来就谈论‘合纵’, 日到中天还不能决断,这是为什么?”楚考烈王一看,突然走上了一个人,十分生气,便质问平原君说:“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平原君会回答说:“这是我的舍人。”楚考烈王闻言,立即怒斥毛遂:“我在同你的君侯说话,那里有你插嘴的地方,还不赶快下去?”毛遂手握剑柄,上前说道:“大王你之所以敢斥责我毛遂,无非是仗着你们楚国人多。现在,十步之内,大王你不能依赖楚国人多势众了吧。大王的性命,悬在我毛遂的手里。我的君侯在眼前,你竟敢当着我的君侯的面斥责我,这是哪家的道理啊?我毛遂听说:汤以七十里的地方统一天下,文王以百里的土地使诸侯称臣,难道是因为他们士卒众多吗?今天的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持戟的士卒上百万,这是霸王的资业呀!以楚国的强大,纵使天下也难以匹敌。而白起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竖子罢了,竟能率领几万部众,发兵来和楚国交战,一战而拿下鄢、郢,二战而烧掉夷陵,三战而侮辱大王的祖先。这是百代的仇恨,就连我们赵国都感到羞辱难当,而大王你却不觉得羞耻。更可况,‘合纵’这件事是为了楚国着想,并不是单单为了赵国呀。”这一番话,义正辞严,理直气壮,可谓恩威并施,像一把尖刀似的扎在楚考烈王的心坎上,他连忙说:“是!先生所言极是。我们还是赶快来订立‘合纵’盟约。”毛遂接着逼问道:“合纵’盟约一事,大王决定了吗?”楚考烈王忙答道:“决定了。”于是,毛遂对楚王左右的人说:“取鸡、狗和马的血来。”他捧着盛血的铜盘跪着献给楚王,说:“请大王先歃血,其次是我的君侯,再次是我毛遂。”楚考烈王和平原君当场歃血为盟。

平原君不辱使命,签订“合纵”盟约归来后说:“我赵胜阅人无数,相人取才,多的千人,少的百人,自以为没有遗漏天下每一个贤才;没想到今天却在毛先生这里失灵了。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威望高于九鼎大吕。毛先生的“三寸之舌,强似百万之师”,从此对毛遂青眼有加,待为上宾。九鼎是国家最重要的礼器,相传为大禹铸造;大吕,钟名,是周朝至为贵重的宝器。这就是成语“一言九鼎”的来历。当然,平原君用“一言九鼎”来衬托毛遂口才极佳,而今天的人们常用“一言九鼎”来表示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形容人说话信誉极高,一言半语就起决定作用。再后来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也用来比喻信守诺言、重信守诺。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