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于长征的精神
长征,不仅锤炼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军队,还升华出伟大的长征精神。2016年9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观“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个伟大壮举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史册上。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我们今天回顾长征,不是要重温当年长征的物质生活,而是要弘扬长征的精神,进行新的长征。我个人经过几十年思考,将长征精神概括为六句话,这就是“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严格的纪律、不怕牺牲的精神、尊重实际的作风、众志成城的凝聚力”。“尊重实际的作风”主要体现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先后同左倾教条主义和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中;“顽强的意志”、“严格的纪律”、“不怕牺牲的精神”、“众志成城的凝聚力”等由于篇幅限制很难展开讲了。这里我只说说“坚定的信念”。有个记者曾问我,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长征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红军出于求生的本能,还是因为他们真的具有一种坚定的信念?我说,也不排除求生的本能,但是最根本的还是信仰的力量在支撑。如果仅仅是出于生存的本能,那么他们完全可以开小差,完全可以把毛泽东的头取下来,去向蒋介石邀功请赏。那时毛泽东的人头值好几十万大洋呢!毛泽东如果不去长征,完全可以当韶山冲一家小康人家的户主;周恩来如果不去长征,完全可以作为旅法华侨,在法国过着悠闲的生活。他们何必遭这个罪呢?所以主要还是信仰的力量在支撑他们。我到四川达州考察,他们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当年,一名红军战士正在石头上刻“打倒刘湘”、“列宁万岁”的标语,国民党部队赶来了,但他不跑,仍在那儿刻,任凭国民党部队对他射击,他还是一边挨着子弹一边刻。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一种信仰的力量在支撑,能做到这一点吗?当然,现在形势变了,不是说现在还要人那样做,但人要有一点精神,要有一点信仰。
长征胜利,有许多值得今天吸取的宝贵经验。其中同中央保持一致,是最重要的一条。长征时各路红军、各根据地分散作战,经常同中央失去联系,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工农红军有着极强的组织观念,他们相信中央、盼望中央、服从中央。这是各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也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长征期间,曾发生张国焘分裂中央的事件,这其中虽然有许多复杂的情况,但本质上是张国焘拥兵自重。我们看问题必须看本质。也正是在中央的努力下,在服从中央顾全大局的朱德、刘伯承及左路军和四方面军大多数同志的努力下,在二方面军的支持下,最后战胜了张国焘分裂中央的阴谋。与张国焘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为四方面军辖下的红25军长征最先到达陕北,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红25军坚决服从中央的领导,慷慨为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援助。中央红军初到陕北时,因为刚刚发生了张国焘事件,红25军过去又隶属于张国焘领导,中央难免有些担心,毛泽东致信徐海东借一千块大洋,也不免有试探性质。徐海东将仅有的六千块大洋自己留用一千块,五千块全部支援中央红军,并表示坚决服从中央的领导。正是服从中央统一领导的组织观念和政治规矩,才有长征的胜利。张国焘无论历史上有多大贡献,从另立中央发展到最后背叛革命,这是性质的转变。服从中央,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就明确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经过长征的实践,更加成为全党的自觉。
三、长征应当申报世界遗产
十年前,美国出了一本书,书名叫《世界一千年》。这本书中评选了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一百件大事,其中涉及中国的有三件:一件是北宋时期的火药发明;另一件是成吉思汗的西征;再一件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可以说,外国人对长征的看法,已经抛开了阶级、种族、信仰和意识形态的成见,评价是非常高的。我觉得,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将来可能会和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愚公移山一样,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神话故事。面对九十九个不可能,九死一生,红军却硬是能存活下来,而且取得了胜利。现在,当年那支队伍领导的国家已经成了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你想一想,在当初长征那么艰难的情况下,用常人的眼光来看,这可能吗?但是,中国共产党和它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硬是把这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所以我认为,长征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为此,我曾奔走呼号,大声呼吁,长征路线应申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长征精神应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应首先做好长征路线申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工作,以彰显文化自信特别是红色文化自信,并福及全球泽被后世。按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标准,长征路线也完全具备这个条件,关键是事在人为。中国没有一说就成的事,中国也没有绝对办不成的事;世界没有一说就成的事,世界也没有绝对办不成的事。当然,由于文化差异和长征遗址保护上的欠账,今后相当长时间里,这方面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重点,我认为一是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让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信仰、不同意识形态的人群认可;二是加大投入弥补遗址保护欠账,尽快达到标准。这项工作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但只要有决心有信心,经过10到20年的努力,是有这个可能的。这项工作与其他申遗项目不同,需要举国努力,需要各部门各地区配合。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曾联合75名代表向“两会”提出建议。我认为从现在起就应统筹抓好这项工作。作为党史特别是长征史研究的学者,我渴望它的成功,渴望在纪念长征胜利100周年的时候见到它的成功。我个人经过长期思考,并同部分专家学者论证,提出了长征申遗的一百处遗址初选名单,供申遗参考,也希望借“光明讲坛”的机会向社会呼吁,全社会都要为长征申遗鼓与呼,因为这不仅是申办一个世界遗产,而是在重塑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另外我还建议成立长征史研究会,在高等院校党史系开设长征史专业。
最后我想说说光大作为一个企业为什么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可以说光大有今天,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学习党的历史以史鉴今的结果,是长征精神激励的结果。光大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央委托王光英先生以他的特殊身份,以对外开放先行者的形象,在香港设立,后发展为经营金融业为主、金融实业并存的大型央企,其间有过贡献,但也因资不抵债濒临破产,按国务院要求被迫于2007年进行改革重组,实际上相当于在市场围剿中走上长征之路。其间,先后制定修改了五次改革重组方案,相当于对长征落脚点的艰难选择。2013年国务院最终同意保持光大的完整性,解决全部历史遗留问题,理顺各级股权关系,不啻于光大的“哈达铺会议”,找到了陕北这个落脚点。此前,我们曾经有过类似于湘江血战、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娄山关大捷这样的经历,2013年的“乌龙指事件”对光大的打击不啻于张国焘分裂路线对红军的打击,但红军最后完成了长征,光大最终完成了改革重组。目前光大已经成为资产4万多亿,年利润500多亿,拥有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资产管理、基金、期货等金融全牌照以及环保、新能源、房地产、飞机租赁、高科技等实业业务的大型金融控股集团,资产是2007年改革重组启动也就是长征出发时的6倍,效益由长期亏损变为年盈利500多亿,相当于长征初期的被迫战略转移到实现胜利会师。2014年光大进入世界500强列420位,2015年在世界500强中的位次提升107位列313位,从提升位次角度居全球金融业第一名。可以说,正所谓功夫在诗外,长征胜利靠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搞好国企也需要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
最后我想说,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同长征时期已经不可比拟。长征的生活,人们不必重复;长征的精神,人们应当永远牢记。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倒的精气神;中华民族,永远需要这种不倒的精气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