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政治生态,巩固“不敢腐”氛围(2)

净化政治生态,巩固“不敢腐”氛围(2)

——2016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综述

咬住作风建设不放松,持之以恒纠“四风”

2016年12月21日,元旦春节将至,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元旦春节期间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监督举报曝光专区”,这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从整治“节日腐败”入手,紧盯年节假期,抓早抓小、串点成线,驰而不息正风肃纪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监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层层压实责任,持续发力加压,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监督执纪问责,对于不收手不知止、继续顶风违纪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越往后执纪越严;对执纪审查中发现的“四风”问题线索,深挖细查,绝不放过;对工作失职、管辖范围“四风”问题突出的,严肃追究责任,倒逼责任落实,推动形成知畏知止、收敛收手的高压态势。2016年1—11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规违纪问题3.58万起,处理党员干部5.08万人,给予党政纪处分3.75万人,有3200多名领导干部受到责任追究。2016年以来全国查处问题中,隐形变异问题占比12.1%,高于2013年至2015年平均水平,查处力度不断加大。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继续加大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力度,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2016年,中央纪委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典型问题8批44起,涉及中管干部11人;中央纪委网站设立节点“每周通报”专栏,公开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4批1296起,涉及1732人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采取各种形式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典型问题1.12万批2.91万起,涉及4.31万人次,形成了有力震慑。

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大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督办查处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对基层贪腐以及执法不公等问题,要认真纠正和严肃查处,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

2016年以来,中央纪委紧紧围绕扶贫政策执行、扶贫项目安排、扶贫资金落实和扶贫公共服务等环节出现的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问题,开展了多轮次、滚动式重点督办。春节刚过,中央纪委就启动了第一批62个问题线索的重点督办,涉及20个省区市;4月,又启动了第二批53个问题线索的重点督办,涉及18个省区市;现在正督办第三批49个问题线索,涉及21个省区市。三轮督办共164个问题线索,涉及25个省区市。截至目前,前两批重点督办已经基本结束,547名责任人受到严肃处理,其中党纪政纪处分360人,移送司法机关21人。

此外,中央纪委把重点督办问题反映比较集中或比较典型的县作为传导压力、推动责任落实的重要方式,集中梳理了5000多件信访举报,筛选了270多个反映扶贫、集体“三资”管理、土地征收、惠农等领域腐败问题和基层党员干部雁过拔毛、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问题线索,将涉及的16个省区市的21个县市列为重点督办对象,要求县委对突出问题举一反三进行整治、县纪委对问题线索进行认真核查。重点督办层层传导了压力,推动了各级党委、纪委特别是县委、县纪委落实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整治了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处理了779名责任人。参照中央纪委的做法,河北、辽宁、安徽、山东、河南、宁夏等10个省区纪委对122个县进行了重点督办,初步起到了传导压力、示范引导,督办一县、带动一片的效果。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履职,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据初步统计,2016年1—11月,全国共查处侵害群众利益问题70369件,处理86320人,对失职失责的1958人进行了严肃责任追究;其中,扶贫领域腐败问题13285件,处理16487人。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