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既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独特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文化自信”这个命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文化自信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深刻揭示出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动力源泉。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历史充满敬意。中华文化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最为悠久和灿烂、最为博大精深的文化形态之一,为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弘扬与创新,中华文化已经成为深深根植于中华大地、牢牢印刻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共同信念和核心价值追求,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所说的,“我们的同胞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
无论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还是“协和万邦”的国际观,无论是“和而不同”的社会观,还是“人心向善”的道德观,也无论是“民为邦本”的治理观,还是“孝悌忠信”的伦理观,中华文化中的这些核心价值追求,不仅可以为个人的修身、家庭的和睦相处提供精神滋养,也可以为社会的治理、国家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启示,还可以为如何处理国际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中国式智慧。可以说,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成果和社会治理体系,与中华文化的发展与演进是密不可分的,而中华民族未来的创新发展,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演进,也必将继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之所以能够坚定文化自信,正是源自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敬意,对其核心价值、创造能力和未来前途抱有坚定的信念。
文化自信是对不同文化交融充满自觉。在积极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中华文化所固有的不足,从而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事实上,在经济进入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各民族文化不仅面临着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也面临着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关系的问题。我们必须明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是不可割裂的,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也是不可避免的,人类文明越向前发展,就越是需要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