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家教家风对周恩来的影响(2)

家庭家教家风对周恩来的影响(2)

3

在那个国难深重的年代,周恩来的家境和境遇都成了教育、磨练小小少年周恩来的各种不同性质、不同方面的因素,不仅使他品德上受到了良好的塑造,而且产生了努力改变现状和命运的强大动力。大军事家韩信,曾为成就大事而甘受胯下之辱,周恩来那超人的相忍为党、忍辱负重的精神,与韩信有相似的地方。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这样写道:“当周恩来在床上弥漫之际,也许他还记得韩信的故事。因为他就像韩信,他拯救了国家,使之安定。” 三、优良家风滋养了周恩来的情怀与胸襟家风对人生的影响,因人而异。从周恩来身上,却显示了家风的渊源痕迹。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曾制定了十条家规。这十条家规,从周恩来进北京城开始,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周恩来一生严于律己,品德高尚,为人所景仰,这是他平生注重道德修养的结果。他在青少年读书时代,就在家中大立镜旁贴着他手书的警句:“面必净、发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正;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每天早晚他都要走到大立镜前照一照。之所以周恩来的品德会如此高尚,除了他从小立志高远、立身严谨外,追根溯源,与周家的祖训密不可分。周家先祖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宋代大理学家——周敦颐。周敦颐后裔目前已遍及湖南、浙江、江苏、上海、北京、湖北、江西、福建、广东等省市,以及港澳台及世界各国。历经近千年,周氏后人繁衍生息,世代兴旺,且将先祖创立的爱莲美德这一民间信仰变成了一种优良的传统文化,代代传承。由周氏后人总结出治家报国的《周氏家训》,虽各地字句长短不一,但其基本内容皆为尊先祖祖训,“出污泥而不染”,其中的“规行矩步”“立身厚道”“尊老爱幼”以及“出仕为宦,官清吏瘦;摄职从政,报国为民”等体现了爱莲文化的精髓并教化了历代后人,使后人中为民者“积德、行善、慈爱”;为官者“兴农事、重教化、救良民”。2010年1月8日,在周恩来逝世34周年之际,周恩来六伯父周嵩尧先生手写本《周氏家训》由文化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周嵩尧避居乡间,将周家一些历史情况写出。这本家训由周嵩尧的嫡孙周华凯捐赠给周恩来故居,与同时捐赠的周恩来祖先容像一起成为故居的镇馆之宝。《周氏家训》是周氏从1017年始祖周敦颐至今近千年间,唯一留存于世的长篇著作,全书近8000字,11项,42页。核心内容是教化后辈如何做人。

从周敦颐的《爱莲说》到周氏家训,再到周恩来同志的十条家规,显而易见,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周敦颐在其千古名篇《爱莲说》中以莲喻“廉”,把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度概括为官之品与为人之德,使廉洁文化从此以一种独立的文化形式得以发扬光大,并且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为官从政者。

在《周氏家训》中,对于勤俭的论述虽言语不多,但道理颇深。“俭,美德也。俭可养德,可惜福,可无困穷之忧,可享温饱之乐。故治家以省俭为第一义。治躬亦以俭朴为第一义,与其求人,不如求己。勤而能俭,自能兴家,俭而益勤,自能持久。勤俭二字相需亦相成也。”周恩来的四伯父周贻赓家主堂屋当中挂着一副“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对联,这是周敦颐“人极”的延续。周贻赓教育侄儿等晚辈的治家格言是:孔子儿孙不知骂,曾子儿孙不曾怒,周家儿孙不知求(求名求利)。要求晚辈们勤俭、奋进、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刻苦学习、助人为乐,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给少年周恩来乃至周家后代带来了深刻影响。周恩来继承祖训,不仅将勤俭视为“治躬”(自省)第一要义,治家第一要义,更重要的是将勤俭作为治国的法宝,他的一生可说是执行“勤俭治家,勤俭建国”的楷模。他对亲属,特别是晚辈要求甚严,几乎每次会见亲属都要反复强调勤俭节约。为此,他给家人制定了十条家规,就是希望家人及后人一定要把握好勤俭这个法宝,即使将来以强国站立于世界之林,也不能丢弃勤俭这个法宝。《周氏家训》教导子孙,人要行善,不贪不义之财。周嵩尧一生见过“货悖而入,货悖而出”的事太多,钱从不正当处来,自然也花在不正当之处。周嵩尧认为,克己延至“忍”,周嵩尧认为,“相忍”为第一要诀,“和睦”为最大喜气。忍一忍可以减少许多祸事,那些伤人性命、让人家产破败的事,千万不能去做。人必须有学问技艺,才能随时等待好的机遇。

许多学者对周恩来人生轨迹没有大起大落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研究,事实上从周氏家训中对忍的记述就可探究出其中的缘由。抗战时期的美国外交官谢伟思在重庆的美国驻华大使馆工作时,周恩来接触较多,他这样描述:“我未见过周恩来发怒、发火、或心烦意乱,他总是那么平静、镇定,我没有见过他克制不住自己的时候。”的确,忍辱负重,忍中求进,是周恩来作为一个政治家显著的特征之一。周恩来在中共最高权力位置上生存达半个世纪之久,他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领导集体中少有的职位曾高于毛泽东的人,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为了民族的利益,他宁愿自己受委屈也要忍。这就是周恩来的“忍”,也是《周氏家训》立“忍”字为修身之德、为处家之宜的意义所在。 “诚”、“俭”、“忍”三字,是《周氏家训》最有意义的地方,也是传承周氏爱莲家风的三要诀,更是周恩来严肃家风的渊源所在。发人深思的是,1949年后,北京中南海西花厅成为周恩来的办公室和住所。厅前有水榭,三面临水,夏季池中莲花盛开,水榭东侧为不染亭,亭榭之间以短廊相接。周恩来进出西花厅,都要穿过不染亭,仿佛天天都在净化自己,品格随之而升华!今天,我们研究周恩来早期发展的历史,学习借鉴其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就是要启发大家充分认识到家庭和睦、家教得法、家风优良对儿童的成长是何等重要。要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克服早期教育“神秘化、简单化”的模糊认识,切实重视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早期教育,让孩子在各个方面都获得健康与和谐的发展,尤其是在早期人格发展方面,家庭教育肩负着立人之重任。中华正在崛起,亟需人才辈出。儿童的成长只有一次,愿科学的家庭教育之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作者:过向宏 ) 

主要参考文献:

1.英籍华人韩素音著,《周恩来和他的世纪》,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版。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3月第1版。

3.革命文物编辑委员会编,《南开学校同学录中的周恩来小传》,文物出版社1980年第1期。

4.明.姚广孝《淮安览古》。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