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深地深海深空和土地科技进军(3)

向深地深海深空和土地科技进军(3)

——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姜大明答本报记者问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央的新要求,国土资源部提出“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工作新定位,进一步把牢了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

着力构建充满活力的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学习时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在科技体制机制的创新上,国土资源领域有哪些考虑?

姜大明:国土资源现行的科技管理体制形成于上个世纪末,与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和不断提升的国土资源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不相适应。我们必须把推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下大气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形成大协同、大融合的科技创新格局;二是搭建动态、开放、多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三是赋予科研院所和科学家更大自主权。

大协同大融合体现的是宽广胸襟,检验的是大局观念。国土资源系统要山高为谷、海纳百川,画地为牢、单打独斗是没有出路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石油大会战,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形成了号称“三国”(地质部、石油部、中科院)四方(普查、物探、勘探、科研)的协同作战格局,最终取得找油重大突破。今天,我们实施“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更加需要大协同、大融合。地质、海洋、测绘、土地四个领域,无论是学科边界还是任务目标,无论是思维方法还是技术手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叠、交叉、相似、通用情况,加强协同融合是优势互补、相互启发、资源共享、快出成果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主动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有关高等院校、社会组织等创新主体协同联合,要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吸引创新型企业进入国土资源主战场。

创新平台层级低是我们的突出短板。目前,国土资源系统有60个部重点实验室、84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49个监督检测中心,还有1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但是缺少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量级、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影响了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跨越。实施“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必须构建动态、开放、多层次的创新平台体系。所谓动态,就是科研人员随项目流动,实现进出常态化;所谓开放,就是打破系统壁垒、打通国内国外,有关重大科技项目,可以牵头组织实施,也可由优势单位主持,我们积极参与;所谓多层次,就是打造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以及部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体系。

赋予科研院所和科学家更大自主权是大家反映较多、急需解决的大问题。从国土资源科研管理实际看,扩大科研院所自主权第一个层面是科研主管部门要简政放权,调整管理职能,在选人用人、科研立项、成果处理、编制管理、职称评定等方面给科研机构更大的自主权。第二个层面是为科研团队全面松绑。大家反映最强烈的是,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规章制度还有很多需加改进完善的地方,条条框框不少,非科研成本很高。最近,中央出台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政策,下放了预算调剂权限,提高了间接费比重,取消绩效支出比例限制,明确劳务费开支范围并取消了比例限制,横向经费按合同约定使用等。部里也出台了配套办法。要用足用好这些政策,切实做到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另外,还要精简程序、简化手续,让科研人员少一些羁绊约束和杂事干扰,多一些时间去自由探索,尊重和保障科学家自由探索。再就是要把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动地质博物馆、地质资料馆、地质图书馆“三馆”建设,夯实典藏基础,科研科普并重,突出社会效益,为普及地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做出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