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权重远超GDP”需细化制度

“环境权重远超GDP”需细化制度

2016年入冬以来,全国重污染天气频发,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近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在月度例行宏观数据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印发的多个涉及到生态文明指标的考核,对生态环境质量等体现人民获得感的指标赋予很高的分值和权重。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十面霾伏的实际,各地采取铁腕措施治霾,加大生态文明考核力度,官员政绩考核的环境权重首次远超GDP。这实际上给所有负有生态监管责任的官员上了一套生态文明紧箍咒,意味着官员依靠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短期政绩,捞到升迁资本拍屁股走人的短视政绩观失去了现实土壤。这契合了现阶段的发展实际与民意期待,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评价官员政绩具有指导意义。

毋庸讳言,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处于高资源消耗的粗放水平。为了保持GDP高增长,有的地方、有的官员不惜大量消耗资源,听任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单位GDP能耗居高不下,表面上的GDP繁荣局面,不仅实际意义不大,还可能误导中央宏观决策,不少地方还躺在充满环境代价的GDP政绩上沾沾自喜。然而,来势汹汹、久久不愿离去的雾霾天气给这种牺牲环境换GDP的短视发展观敲响了警钟。

对于生态文明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明确提出,对违背科学发展要求、造成生态环境和资源严重破坏的,责任人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须严格追责。与这些问责措施相呼应的是,环保部曾宣布重新启动绿色GDP研究工作。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媒体和网站纷纷发表了“时隔11年重启绿色GDP”“此前十余年无进展”等消息。所谓绿色GDP,其基本内涵是把经济活动过程中的资源环境因素反映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将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退化成本、生态破坏成本以及污染治理成本从GDP总值中予以扣除。这样一种核算方法显然可以更为全面地反映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真实状况,也是环保制度建设与生态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探索。据介绍,绿色GDP研究项目早在2004年已经启动。但是环保部除了发布过一次正式报告外,没有对外公布绿色GDP数据。这难免让绿色GDP的关注者失望。

发展生态经济、推广绿色GDP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有的地方、有的官员对此并不买账,仍然念念不忘唯经济论英雄的传统发展观念。对此,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绿色GDP尚处于研究阶段,目前还没有成熟的评价体系,绿色GDP到底怎样计算还存在争议。更重要的是,推广绿色GDP,需要扣除环境消耗分数,GDP增长速度会放缓。在政绩评价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官员拿什么展示政绩呢?核算绿色GDP是否会吃亏,也是一个问题。

对此,中央要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对什么算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做出科学的界定,严格落实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的要求。并痛下决心改革政绩评价体系,保持对官员考核的连续性与长效性。不仅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要终身追责,而且要建立健全动态的生态环境评价机制,细化对官员平时的生态政绩考核,不能等到pm2.5爆表了再来追究责任。此外,还要引入多维绩效评价机制,增加普通民众对官员绩效评价的话语权,让官员对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民生福祉负责,让他们体会到建设生态文明的好处,真正转变官员的发展理念,修正官员的短视政绩观,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